廣西貴港:黨建引領鄉村土地規范管理新模式

2021年01月20日11:47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貴港1月20日電 (彭遠賀、實習生於思琪)早年,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新華村向外出租了2800畝林地和魚塘,但由於當時簽訂土地租賃合同不規范等問題,導致土地發包價格過低、周期過長,每畝地能夠收取到的租金隻有10多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有3萬余元。村民無法獲得應得的利益,全村隻能“守著聚寶盆過苦日子”。

一清二談三訴訟 清理不規范發包合同

“要清理遺留下的不規范合同,首先要建強班子,提升村‘兩委’的戰斗力,同時還要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新華村駐村工作隊員陳東說。2019年,新華村“兩委”班子在黨建引領下進行了“大換血”,增強了“戰斗力”,並且同駐村工作隊一起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清二談三訴訟”的清理不規范合同做法。

橋圩鎮、新華村干部與承包方協商不規范合同重簽事宜。新華村供圖

新華村整合司法、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法律顧問的力量,在港南區、橋圩鎮等各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列出問題合同清單、合同處置工作清單。

同時,新華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再由談判小組和“中間人”與承包方談判。“70多歲的老黨員林伍行和其他老黨員一起,配合我們做通群眾工作,同時充當‘中間人’的角色協助我們與承包方的協商工作。”陳東說,在老黨員和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下,新華村於2019年8月順利進行了第一份合同的清理工作,涉及980多畝地。

有些合同因為牽涉因素多,清理工作一度遇到阻滯。其中,一份不規范合同存在著層層轉包、涉及利益鏈廣等問題,談判小組與承包方始終不能達成共識。此時,橋圩鎮分管領導對不配合的承包方進行約談,講政策、說利弊、明后果,最終於2020年1月清理了這份涉及251畝地的不規范合同。

新華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重新測量土地面積。新華村供圖

經過各方半年的努力,新華村村集體原簽訂的6份發包合同全部清理完畢,並重新簽訂規范合同9份,村集體經濟獲得增收70萬。

“有了資金就能更好地服務村民,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陳東說,新華村於2020年先后完成了道路硬化、拓寬,危橋重建,路燈亮化,清潔鄉村等21個鄉村風貌建設項目,大大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一清二談三訴訟”清理不規范合同的做法,以村黨組織為依托,2019年以來,在港南區內得到推廣,全港南共組織清理不規范合同300多份,村集體經濟共增收500多萬元。

撂荒土地齊管理 孵化器搭建合作平台

清理不規范發包土地合同,重新整理了村集體土地資源,但同時也面臨著村內基本農田撂荒的問題。對此,港南區的村黨組織牽頭,以“確權不確地、小塊變大塊”的形式,將撂荒的基本農田流轉至村民股份經濟合作社,並由村集體出資將土地平整連片后,統一實行機械化耕種。這不僅解決了基本農田撂荒的問題,更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增收和村民致富“雙促進”。

在撂荒農田的再利用問題上,許多其他村集體還面臨著可行項目不多、技術、資金缺乏、管理不到位、銷售渠道不暢、風險評估難等難題。針對此類問題,貴港市覃塘區創建了廣西首個縣級村集體經濟孵化器、第二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覃塘區村集體經濟孵化器。

覃塘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於思琪攝

農業、林業、水產畜牧等十多個部門和十數個農業、保險、信貸、物流企業進駐覃塘區村集體經濟孵化器,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包括有技術咨詢、農資供給、人員培訓、產品展銷、產權交易、金融信貸六大功能。

覃塘區的各村黨組織牽頭建立村級“土地流轉服務站”,將撂荒農田“化零為整”並在覃塘區村集體經濟孵化器被進行網絡競拍,從而獲得更合適的土地租賃價格。

第一批在覃塘區村集體經濟孵化器成功簽約的集體山林交易項目中,覃塘區東龍鎮京龍村“117畝集體山林出租(15年)”項目,經過224輪網絡競價,由底價5.5萬元上升到24萬元成交,增值率達362%。

目前,覃塘區村集體經濟孵化器已經孵化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主要有黑木耳種植、美系種豬養殖、百香果套種柑橘、富硒百香果種植等4大類36個項目,惠及25個貧困村﹔同時,還引進了蝦稻養殖、大閘蟹、澳洲堅果等一批特色種養項目,打造了99個“一村一產業基地”。截至2020年10月,覃塘區村集體經濟孵化器共上線項目107宗,涉及資金6680萬元。

(責編:彭遠賀、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