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貧困山村 堅定信念拔掉“窮根”

——記西林縣那佐苗族鄉上馬草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建強

2020年12月14日16:09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他一副健壯的身板,一個堅定的信念,一份執著的熱情。扎根苗寨,服務人民,決心改變苗寨貧窮落后的面貌,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他就是西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西林縣那佐苗族鄉上馬草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建強。 2020年8月,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突出,李建強被評為西林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優秀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2017年10月,國慶節剛過,李建強背上行囊和帶著組織的寄托、親人的厚望來到了西林縣那佐苗族鄉上馬草村開始他的駐村扶貧生涯。到村裡報到時,李建強給上馬草村支書馬志福的第一印象很深刻。當天,村支書馬志福知道上級要派駐村第一書記來報到,心裡樂呵呵的。他早早來到村部,把屋裡打掃干淨,還精心為第一書記准備了一間房間。見到李建強時,反應迅速。“您好!是第一書記吧?是上級派您來我們村開展扶貧工作的嗎?”見到馬志福激動的握住自己的手。李建強急忙用苗家話回答到,“是的,馬支書好!請叫我小李,我是苗族同胞,是上級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以后就請馬支書多多關照,我們就用苗話來交流吧。”聽到這,馬志福急忙回應:“原來是我們苗家兄弟,真是太好了,上級給我們村派來了苗家第一書記,以后我們就用苗話來交流,省得我說不流利的普通話。”這時在一旁的村“兩委”班子成員都笑了。

西林縣那佐苗族鄉上馬草村位於鄉政府東南部,距西林縣城有120多公裡,屬於高山地區,全村有8個自然屯,12個村民小組,450戶22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4戶1650人,佔全村人口的74.45%,是全縣第二個貧困人口大村。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極為不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艱苦,使上馬草村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深度貧困村。

“說苗語,學瑤話,俯身下沉摸家底。”上馬草村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基礎設施薄弱、技術缺乏、思想落后是擺在李建強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如何改變這種貧窮面貌?提高村民收入?如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系列問題,讓李建強日夜難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他深知,隻有掌握家底,才能做好下一步的扶貧工作,走家串戶了解情況成為他開展扶貧工作的第一步。他走屯串戶和貧困戶聊家常、問冷暖、談困難、話民生,走進苗寨說苗話,入到瑤寨學瑤話。憑著農村孩子那股吃苦耐勞的韌勁,經過兩個多月的走訪,他遍訪了全村3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並把每一戶的情況記錄在冊,為之后開展各項幫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搞基建,跑項目,落實政策要迅速。”駐村后,為使黨的各項政策惠及貧困群眾,項目建設服務群眾。李建強積極與包村工作隊、村“兩委”交流探討,實地走訪調研。主動向上級有關部門請示匯報。經過多方籌措及努力,2018年他為上馬草村的平安寨、威妹屯等4個屯申報了通屯道路硬化和東瓜林等5個屯的屯內道路硬化項目,於2018年12月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他的實際行動,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為了解決平安寨等4個屯的安全飲水,他積極申請得到上級部門的68萬元建設7個飲水項目。路和水得到了解決,威妹屯小馬鞍山組的村民用電一直是李建強心中的牽挂。經過實地走訪調研,與群眾召開群眾大會、與包村工作隊共同商討。最后,他決定利用第一書記的5萬元幫扶經費來買器材為群眾接通生活用電。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在群眾共同參與投工投勞和大力支持下,一根根電杆拔地而起,一條條電線拉進農戶家,群眾多年來無生活用電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辦法總比問題多。”就這樣,在李建強的脫貧銷號計劃裡,一個個問題和困難就這樣銷號了,該村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得到了完善和健全。

“抓經濟,促增收,解決百姓心中憂。”駐村以來,上馬草村自主發展集體經濟項目處於空白。李建強在多方尋求下,2019年得到廣東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愉天社區的大力幫扶,給予10萬元用於發展集體經濟的啟動資金。2020年5月,上馬草黃牛養殖場正式成立,項目總投資為38萬元,養殖了39頭黃牛。僅當年就有3戶貧困戶入股並獲得分紅每戶3000元。同時吸納貧困戶15人入社務工,通過勞務就業讓貧困群眾實現增收。逐步形成了上馬草村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通過發展養牛產業帶動群眾真正走上了可持續的致富道路。同時,李建強積極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成立合作社等,使全村村民整體素質逐步得到提升,創新意識不斷增強,返鄉創業農民工逐年增加,紛紛發展特色種養等產業,進一步鞏固了上馬草村的脫貧攻堅成果。

上馬草村是2020年的預脫貧村,在李建強與包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貧困發生率已實現清零,但他們依然默默地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韋素雪 羅世龍)

(責編:陳露露、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