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朝村華麗轉身記

2020年12月03日10:33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道路蜿蜒,滿目皆山。山坡上,一片片杉樹長勢喜人,道路兩側,草木搖曳。坡上、路上,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梧州市蒼梧縣獅寨鎮島朝村,這個曾經的窮鄉僻壤,如今已成為“致富新村”。在過去幾年,乘著脫貧攻堅的春風,該村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發展扶貧產業、完善基礎設施等方式,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黨建引領 筑強堡壘樹先鋒

“當前,正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我們的工作不能有絲毫懈怠,黨員干部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干、好好干……”近日,島朝村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在村委會辦公室共話成果、同表決心。

冬日的島朝村,暖陽相伴,青梅花競相綻放,村民在青梅地裡勞作,處處散發生機盎然、人心思進的氣息。而這一切的動力源自島朝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充分發揮。

由於山高路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又缺乏支柱產業,島朝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民的日子一度過得緊巴巴。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島朝村以新擔當展現新作為,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大力加強黨支部建設,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的思路,強化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把黨建資源轉化為扶貧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獅寨精神抓實抓好扶貧攻堅,推動精准識別貧困對象、困難幫扶以及產業發展等工作。

2018年以來,在獅寨鎮黨委的部署指導下,島朝村積極開展“雙帶先鋒”工程,在全村48名黨員中選出一批比較優秀的,積極參與黨支部活動的黨員,組成了1支8人“雙帶先鋒”隊,在統籌謀劃指導、政策培育扶持、增加群眾收入上下功夫,推動黨建和脫貧攻堅雙促雙贏,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人大對接 產業鋪設致富路

脫貧攻堅,產業先行。

坐落在群山之間,距離獅寨鎮圩約30公裡的島朝村,是典型的山多地少的深度貧困村。全村耕地面積342畝,人均耕地隻有0.5畝。較為惡劣的產業發展環境,嚴重阻礙島朝村發展產業。

作為獅寨鎮的挂鉤幫扶單位,蒼梧縣人大常委會機關依托“雲上獅寨、梅廊茶海”的建設,帶領各級人大代表緊緊圍繞島朝村的脫貧攻堅工作目標任務,助力該村理清產業發展思路,並建立幫扶產業聯系制度,加強扶持指導,推動該村扶貧產業項目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

在縣人大常委會機關的指導下,島朝村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優勢,“向山要地”,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果種植,打造中草藥種植基地,並落實蒼梧縣人大常委會委員、天洪嶺林場高級工程師葉錦培蹲點指導,建成青梅種植、八角和良種杉樹產業示范園一座,發動群眾開荒種植速生杉木1100畝,低改八角600畝,實現經濟效益的有效增長,給島朝村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

與此同時,蒼梧縣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領鎮黨政主要領導跑部門,協調落實財政項目資金,投入建設島朝青梅產業園,目前已種植250畝約10000多株酸梅。該村還以青梅產業園建設契機,計劃投資30萬元,在村集體林場實施新種杉木150畝、優質低改八角50畝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預計十年后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0萬元以上。

產業持續發展,為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2019年底島朝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9萬元,貧困戶年均收入近5000元。

脫貧路上 盛開民族團結花

一條條嶄新的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一道道電網延伸到千家萬戶,一個個扶貧產業風生水起……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記錄著島朝村瑤族群眾同心協力、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的軌跡。

作為瑤族聚居村,近年來,該村堅持以凝聚民族團結力量助力決勝脫貧攻堅為著力點,一方面激發“內力”,堅持志智雙扶,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激發脫貧斗志、增強致富本領,堅定脫貧信心、擺脫“精神貧困”﹔另一方面用活“外力”,積極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組織實施村組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產業發展等項目,實現行政村內100%以上農戶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全村20戶以上自然村3個全部通水泥硬化路﹔村級服務場所配備文化室(農家書屋)、戲台,並實現全村通網﹔爭取產業扶貧資金170萬用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內力”和“外力”相結合,催生出島朝村脫貧奔康的強勁動力。該村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50戶208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戶2人,貧困發生率由32.8%降至0.32%,村民收入逐年提高,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正是島朝村瑤族群眾共同奮斗交上的優異成績單。今年,島朝村榮獲了“梧州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這幾年村裡發展起來了,大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村民也越來越團結了。”島朝村黨支部書記、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唐繼平自豪地說。

瑤族群眾攜手共建的美麗家園,如今正展現迷人的容顏。(徐穎嫻、鐘斌明)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