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是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巨的脫貧任務,深圳市寶安區幫扶都安縣創新發展“貸牛(羊)還牛(羊)”扶貧產業,從養殖、屠宰、加工、物流、品牌、銷售等環節全產業鏈幫扶,共同走出了一條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的新路子,帶動13.84萬貧困人口脫貧。2019年都安優質肉牛肉羊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都安“貸牛(羊)還牛(羊)”扶貧產業工作經驗獲國務院扶貧辦點贊並向全國推介。
創新扶貧產業模式,石頭縫裡發展產業
根據大石山區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市場需求,都安縣確定牛羊產業為扶貧特色主導產業,寶安區在資金、資源、技術、市場等方面傾力扶持,共同打造政府搭平台建機制、企業布局全產業鏈、貧困戶零門檻參與的三方聯動發展模式,協同推進“貸牛(羊)還牛(羊)”產業發展。
一是政府主導。制定“貸牛(羊)還牛(羊)”總體框架和保障措施,出台融資支持和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引進養殖龍頭企業,落實產業扶持政策,共投入產業發展資金3.66億元,有效解決產業發展無龍頭帶動、貧困戶信心和資金不足等問題。二是企業牽頭。企業負責採購、自繁、發放牛犢(羊羔),引進外地優良牛犢5.2萬多頭、外國純種母牛1.8萬多頭和澳寒羊3.6萬多隻,建成3個萬頭種牛、5個萬隻種羊繁育基地,累計發放牛犢3.82萬頭、羊羔13.29萬隻。三是貧困戶參與。貧困戶與政府、企業簽訂三方協議,每戶貧困戶可從企業“貸”得1頭牛犢或10隻羊羔,養殖10—12個月出欄后將牛(羊)還給企業,企業扣除成本后收益歸貧困戶,實現貧困戶“零成本、零門檻、零風險”參與。全縣瑤山牛存欄從2016年的8萬頭發展到16.2萬頭,澳寒羊從零發展到10萬隻。
實施全產業鏈幫扶
2016年以來,廣東幫扶資金投入8000多萬元,大力扶持“貸牛(羊)還牛(羊)”產業發展,涵蓋種養殖基地、生產加工車間、冷鏈物流運輸、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全產業鏈。
一是壯大牛羊產業養殖規模。投入1100萬元援建13個肉牛養殖場,其中深圳—都安小康中心牛場,委托嘉豪公司負責運營,每年可獲得租金14萬元,購買的牛犢由公司代養連續四年每年獲得本息紅利150萬元,帶動1000戶貧困戶、10個貧困村增收。投入3700萬元援建2個萬頭以上澳寒羊大型養殖基地,擴大“貸羊還羊”養殖規模,帶動147個貧困村每年獲得分紅222萬元。二是大力發展“糧改飼”助增收。為解決牛羊養殖青貯飼草料需求,都安縣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機械化種收等方式,全力推進“糧改飼”。廣東幫扶資金投入900萬元在18個鄉鎮援建“糧改飼”飼料加工車間,投入1000萬元援建澳寒羊飼料加工廠,扶持帶動全縣“糧改飼”種植面積達10萬畝,較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每畝增收1000元以上。三是援建屠宰冷鏈中心發展精深加工。幫扶引進投資3億元的西南冷鏈物流中心,幫扶1000萬元援建澳寒羊屠宰冷鏈中心,引進德國制流水線集中屠宰分割,加工制作多種成品,經過倉儲、冷鏈、物流無縫銜接銷往全國,實現“牛(羊)在都安養,肉在全國賣”的跨區域生產銷售模式。
消費扶貧,實現從農場到市場的無縫銜接
都安縣牛羊等八大扶貧產業帶貧效果明顯,但都存在最后一公裡的銷路問題。為深入推進消費扶貧,寶安區從政策、平台、品牌、市場等方面多點發力。一是政策支持。出台《寶安區推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若干措施》,為深圳企業採購都安農產品降低成本超過20%。出台《寶安區消費扶貧行動推進方案》,要求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在政府採購中預留30%份額採購扶貧農產品。出台應對疫情“促消費8條”,安排1000萬元消費扶貧券。二是搭建平台。建立寶安區消費扶貧展銷中心,設立46個扶貧專館、專區、專櫃,面向寶安市民、企業展銷都安縣扶貧農產品。幫扶都安嘉豪公司與寶農鏈公司合作,在深圳開設15家“瑤山牛”專賣店,僅2020年就幫扶銷售都安牛肉2100多萬元。三是培育市場。引導華潤萬家、深農集團、鼎禾盛等定向採購都安農產品,簽訂1.01億元採購協議﹔幫扶“瑤山牛”4個產品通過“圳品”認証,都安嘉豪公司成為首批供深基地﹔通過扶貧專館、專區、專櫃和寶博會、綠博會等展銷都安農產品,幫扶銷售4000多萬元。(陳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