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小區怎麼來

——廣西崇左江州區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觀察

2020年11月15日12:04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三無”小區能變成幸福小區嗎?

黃艷萍的答案是:“能。”

“晚飯后散個步,都不想在小區裡。”曾經,黃艷萍所在的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石景林街道嘉苑小區是一個無單位管理、無物業管理、無業主委員會的“三無”小區,違建棚連片、道路坑窪積水、車輛橫七豎八,滿眼都是臟、亂、差,傷透居民心。

“現在,最開心的就是飯后散步時光。”談起變化,黃艷萍笑著說,“我們小區現在便道平整寬闊,停車井然有序,樓道干淨整潔,變成了一個幸福小區。”

幸福小區怎麼來?

“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就是要為民服務實打實,不能開‘空頭支票’。”石景林街道黨工委書記譚春麗說,街道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打通城市基層治理“最后一百米”,實現小區治理水平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

幸福小區“聯”出來

走進市直A區小區,每個單元門口新制作的居民公約與黨員門棟長公示牌格外引人注目。

小區黨支部書記李舒同時兼任紅色業委會主任一職,實現黨支部與業委會的交叉互融。

通過實行“3+N”多元化基層治理模式,由小區黨支部引領,業委會牽頭,小區居民參與,共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消防安全、治安管理、排水、路面、監控、路燈、交通出行、日常巡邏、征集建議意見、解決樓棟糾紛等自治工作,實現多元治理,提升小區生活品質,把小區管理得井井有條,更好地發揮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作用。

“以黨建為引領,推進小區自治,讓小區管理有組織、有陣地、有保障,小區黨支部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李舒說,現在小區環境變好了,大家見面熱情也多了,糾紛也少了。

“以前小區設施老舊、綠化雜亂,想休息也沒處歇腳。這幾年改造了大門,增加了照明路燈,增設休閑座椅,還重建了中心花園,終於有了幸福小區的樣子。”匯豪城小區居民趙連英對小區的改變贊不絕口。

在小區黨支部書記凌東強看來,這些變化都源自小區成立了由社區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企業黨員骨干組成的小區黨支部,有效強化了對小區事務的全面統領,“在小區黨支部的牽頭下,三方同向發力,居民積極參與,這才解決了一大批前期積累的矛盾和難題。”

以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作為小區治理的“三駕馬車”,常常踩不到一個點子上,三方聯動運行不暢,小區治理往往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重點、難點和痛點。

如何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相結合?“我們決定以石景林街道為試點,把黨支部建在小區上,讓黨的方針政策、工作主張‘面對面’‘點對點’地在群眾中落地,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江州區委組織部部長黃劍平說。

緊接著,石景林街道以抓城市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為破局之招,以組織聯建、活動聯辦、服務聯抓、人員聯動“四聯”工作法為准則,從機關、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中選聘“大工委”“大黨委”兼職委員,組建起25個小區黨支部、263個樓棟黨小組,覆蓋轄區每個小區和每棟樓宇。

“通過構建‘社區綜合大黨委—網格黨支部—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聯動組織體系,使黨員群眾推開門就能找到黨組織,黨組織的服務觸角得到進一步延伸。”譚春麗說,如今,崇左市和江州區共有135個機關黨支部、2623名黨員下沉小區結對共建,實現了全覆蓋。

華燈初上,佛子新園小區裡,77歲的何秀蘭老人在燈光指引下,繞著小區悠閑地散步。所經之處,每隔10米就有一盞明亮的路燈,把整個小區照得亮堂堂。“過去這裡漆黑一片,走起路來深一腳淺一腳的,我們沒少抱怨。”老何說。

最近,崇左市政協辦公室主任陳文寬帶著機關黨員來到友誼社區報到,他們把居民的煩惱記在心中。很快,20多盞路燈安裝到位。“有了路燈,夜晚出行方便多了,心裡感到很踏實。”現在,居民們很開心。

“黨群共建以后,社區能調動的資源比過去豐富了,為群眾服務的手段也多起來。”友誼社區黨支部書記李雲綠說。

“小區籃球架、便民休閑座椅、物業辦公座椅等,都是相關企業捐贈的。”市直A區黨支部書記李舒說。

幸福小區“網”出來

“嘉苑小區M組團居民廚房下水管堵塞,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希望盡早解決。”麗金社區“黨群e家”平台收到一條救助信息。

接報后,麗金社區嘉苑網格黨支部書記吳建營立即“吹哨”給社區。

社區黨支部書記吳羚蓉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僅用3天時間就迅速敲定由單元每戶分攤出資用於管道改造,收齊改造費用並進行了管道疏通改造,徹底解決了居民的后顧之憂。

清晨7時許,石景林街道的大街小巷裡,人們總能看到穿著紅馬甲的黨員志願者忙碌的身影。街道辦主任梁世梁世闡說:“早晚巡邏已成為黨員們的自覺習慣。”

石景林街道不斷健全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黨建網格體系,將治理的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

“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各項工作都能水到渠成。”李佔方說,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歡迎,前不久 小區准備安裝汽車充電樁,卻因為一些居民的不解受阻。這時,小區黨支部的黨員居民農景華站了出來:“這是為小區景觀整治錦上添花,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好事。我願意讓出家門口的位置,先裝上充電樁。”有了黨員帶頭,項目很快就有了新進展。

不同領域、行業的黨組織和黨員在城市同一屋檐下成為“一家人”,不但為社區居民造福,也形成了治理的強大合力。

日前,麗金社區“時間銀行”的6名服務志願者,給匯豪城小區的10戶老人上了一堂老年教育小組網絡學習課。

課上,志願者們手把手教老人們如何使用微信跟自己的兒女們進行語音聊天和視頻通話,課上老人們與自己的兒女視頻通話,臉上笑開了花。

在友誼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記者看到,棋牌室、按摩室、康體室、閱覽室、書畫室等一應俱全,志願者們正在陪著高齡老年人玩棋牌、聊天交流、進行書畫欣賞等。“我們休息、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都滿足了。”社區老年人李蘭香說。

前不久,廣西首個社區火災預防體驗中心在石景林街道友誼社區挂牌成立。當天,江州區消防救援大隊還組織廣大物業公司人員開展消防業務技能培訓,讓居民親身體驗滅火逃生技能。

一些小區還實行了“群眾點單”機制,在收集居民訴求后,匯集小區黨員、公職人員、熱心群眾資源,統籌解決小區居民的困難問題。

去年9月,麗金社區黨支部針對小區居民普遍反映的小孩放學后無人照料問題,組織小區內的教師每天輪流開設“四點半課堂”,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其中黨員教師的比例佔了大半。

那麼,遇到小區黨支部解決不了的事兒怎麼辦?

石景林建立了“支部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將小區自身無法解決的“大事難事”,通過“城市生活網”直接轉到相關職能部門辦理。

比如,前幾年,不少小區黨支部反映小孩上學難、教育資源分布不合理等問題,江州區相關部門經過調研,在石景林街道就近布局建設了4 所中學5所小學,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幸福小區“磨”出來

“吳書記,化糞池又堵了,污水漫出來了,好臭啊……” 嘉苑北區居民老黃來到吳羚蓉的辦公室,邊說邊用手扇動著鼻子。吳羚蓉聞聲,立刻跟隨老黃趕到現場查看。

嘉苑北區是個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化糞池經常會發生堵塞,污水外溢,居民飽受困擾。“老毛病了,不徹底疏通不行。”在現場,吳羚蓉不上扑鼻的臭味,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向街道匯報情況,請求協調專業人員前來疏通。

很快,專業車輛、人員到場,對小區內每一個化糞池進行了疏通。經過3小時的緊張施工,原本糞水四溢、臭氣熏天的化糞池終於恢復了正常。

華門新都小區屬商住一體格局,在早期因為各種原因,經歷了不堪回首的“臟亂差”。“到處都是垃圾,汽車隨意停放,人員隨意進出,誰家電瓶被偷那是常事。”回想起多年前的小區環境,業主黃先生心生感慨。

小區業委會主任李玉深一上任,在各方支持下,大刀闊斧推行小區自治的改革。在他辦公桌上,有好幾本厚厚的筆記本,裡面記錄了幾年來他帶領業委會解決的小區大大小小的問題。

“我們小區居民都笑稱李玉深為‘小區總理’,他為小區付出了太多心血,關鍵就是舍得性子磨。”居民黃丹妹說。

黨員帶動力是治理的“加速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華門新都小區黨支部自發組織黨員、業主委員會和志願者進行封閉式管理,從今年大年三十開始,不論節假日,不計報酬,一直堅持輪流值班,直到疫情緩解。

“市直A區的廣告攤位費一年收約30萬元,全都花在‘刀刃’上。打理花台、鏟‘牛皮癬’這些雜活,黨員們都是無私奉獻,不收取任何費用。”年過六旬的市直A區老黨員張日傳說,他們樂於為小區服務,讓大家生活在好環境裡,讓每個人都心情舒暢。

“小區黨支部確實辛苦,所作所為值得我們稱贊。” 小區居民何先生感嘆,在黨支部帶領下,小區不僅扮靚了“面子”,更改善了“裡子”,過去有問題去信訪,現在有困難找小區黨支部。

“有了黨小組、業委會,我們物業企業也有了主心骨,跟業主的關系也更融洽了。”金匙物業公司負責人孫東生說,通過黨支部領導、業委會主導、物業執行的模式,讓物業圍繞業主轉,物業服務更有針對性,物業費收繳率達到90%以上,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環。(龐革平 陸華勇)

(責編:龐冠華、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