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東興市馬路鎮吊應村村民利用坡地、山地、閑置山塘,通過引流無污染的山泉水,再以純天然綠色植物作為飼料養殖,大力發展清水魚養殖。目前,在馬路鎮吊應村像何榮寬這樣通過發展特色養殖的農戶有30余戶,魚塘有500余畝。
一大早何榮寬就扛著一大包飼料來到魚塘邊開始喂養魚苗,何榮寬現在有兩個魚塘,大約有5畝多每年養殖清水魚五千多條,年收入有6萬多塊錢,除去成本純收入增加了1萬多。
吊應村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進一步擴大小水體清水魚養殖規模,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清水魚經濟”成為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亮點。
“我們村目前已有30余戶貧困戶參與清水魚養殖,這個清水魚養殖產業不但促進了我們吊應村的特色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馬路鎮駐吊應村第一書記何妙源說。
東興市馬路鎮通過結合區域特色,打造“吊應村清水魚”品牌為目標,突出抓好養殖戶的培訓,積極走訪入戶貧困戶家中開展宣傳清水魚養殖,並採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減輕農戶養殖成本,降低養殖風險,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清水魚養殖中。(唐耀原、禤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