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推進水利重大項目建設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陳艷華攝
10月21日,記者從廣西推進水利重大項目建設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以來,廣西水利部門採取按日調度、逐個項目協調等方式指導督促各個項目加快復工達產,加快推進項目投資,順利完成了既定的節點目標任務,也很好地發揮了重大水利項目在擴大有效投資、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目前廣西列入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共8項,分別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落久水利樞紐工程、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灌區二期工程、左江治旱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庫灌區工程、廣西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洋溪水利樞紐工程以及其他河流治理工程,投資規模超過700億元,均已開工建設。今年1月到10月15日,8個重大水利項目共完成投資50.12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83.24%,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個百分點。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落久水利樞紐工程9月28日通過下閘蓄水驗收,10月13日正式下閘蓄水,標志著廣西第一個建成的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項目開始發揮效益。另外,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進入了建設與運行管理並行的新階段。在航運方面,3000噸級的大藤峽船閘投入使用,隨著庫區水面增加,航道條件進一步改善,船舶航行更加安全、高效,貨物通過量大幅提升,截至10月20日,大藤峽船閘過閘核載量1859萬噸,實際通過貨物量845萬噸,按此推算,年通過貨物量可達1675萬噸,滿足工程初步設計的2020年通過貨物量1500萬噸的要求,為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發電方面,工程從47.6米汛限水位蓄至52米后,左岸3台機組發電出力由35萬千瓦增加到60萬千瓦,發電耗水率降低25%,截至10月20日,3台機組累計發電量11.8億千瓦時,大藤峽水力發電廠已安全運行178天,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在水資源配置方面,目前水庫可調配水量近7億立方米,初步具備應急調配功能,如遇突發咸潮上溯、水污染等水安全事件,調水抵達珠江三角洲的時間可由原來的10天縮短至3天,顯著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此外,今年汛期,大藤峽公司嚴格按照汛限水位調度運行,戰勝西江1號洪水,經受兩次超2萬立方米每秒洪水考驗,確保工程度汛安全。
據介紹,在加快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的同時,廣西還積極謀劃並加快推進其他重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除了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項目結轉的洋溪水利樞紐工程外,還有桂林市長塘水庫、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龍雲灌區、下六甲灌區以及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項目成功列入了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今年及后續150項重大水利工程清單,工程匡算總投資約750億元。此外,還與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合作,編制《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安全保障規劃》,目前已形成初稿即將公開征求意見,提出了一批水資源配置、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項目,投資規模近萬億元。下一步,廣西將加快推進重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實施,成熟一項,開工一項,力爭早開多開,在“十四五”期間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基本建成並發揮效益,有效提升廣西水安全保障能力。(記者 陳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