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巴馬瑤族自治縣那桃鄉平林村,從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貧窮小村,僅僅幾年時間就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名村。今年國慶黃金假日期間,平林村接待游客達2.5萬人次,引來區內外各大主流媒體紛紛關注。而就在幾年前,這裡曾經是當地出了名、“挂了號”的貧困村和“空心”村。
平林村人均耕地面積僅0.6畝。長期以來,村民家庭收入基本依靠青壯年外出務工維持,大量人員外出,讓本來就荒涼的小村還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近幾年來,巴馬縣委、縣政府在這裡打造仁壽源旅游度假景區,通過“旅游+扶貧”模式,引導群眾參與景區建設。經過幾年的發展,平林村逐漸發展成為巴馬最大的鄉村休閑旅游聚集區,年接待游客超過5萬人次。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導致這裡用電負荷激增,原有的供電能力已經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為此,廣西新電力投資集團巴馬供電公司通過增加電源點、縮小供電半徑、優化網架結構等措施來提升當地電網的供電能力,以解決這裡供電設施季節性超載、局部低電壓等問題,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充足電力保障。
如今,當你步入平林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漂亮的民房依山傍水而起,寬敞潔淨的水泥道路兩旁,一排排挺拔的電杆、一條條筆直的線纜在落日霞光的輝映下閃閃發光,延伸到各家各戶,感覺走進了一幅清新雅致的鄉村美景畫面,讓人不禁駐足觀賞。
10月18日,經營鄉村旅館的平林村敢煙屯村民鄧紅雲和他的鄰居們又開始忙裡忙外。前兩天剛送走了一波游客,昨天他們又接到旅行社的通知,這兩天會有大批省外游客前來,需要安排住宿。據了解,鄧紅雲曾是一名“廣漂”,為了擺脫貧困而四處奔波。前兩年,他瞅准旅游發展商機,回到家鄉,用自家的樓房開辦了農家旅館,有了穩定的收入。看到鄧紅雲嘗到甜頭,在外打工的鄰居們也紛紛回鄉創業,兩年來先后有50多戶農戶開辦農家旅館,村裡各種特色小店琳琅滿目,絡繹不絕的游客讓他們每戶增加有將近3萬元的年收入。
“屯裡面剛完成農網改造,供電線路全部換成新的,家裡的電器全都能穩定工作,用電質量提高很多。”鄧紅雲介紹,敢煙屯今年新增加兩台200千伏安的用電變壓器,供電能力翻了一倍,徹底告別了用電不夠和經常停電的歷史。現在村裡發展集體旅游經濟,村民們有的置辦特色小食加工作坊,有的辦起農家樂,有的經營特產小店,家家戶戶還換上了大功率家用電器,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距離敢煙屯兩公裡外的達西屯,同樣的變化也在悄悄上演。據了解,在農網改造之前,達西屯的用電變壓器容量僅為200千伏安,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用電需求。通過改造升級,現在達西供電台區容量提升至800千伏安,戶均配電容量提升至10千伏安,供電能力增加近四倍,有效解決了配變重載的發展動力“瓶頸”。
得益於獨特的環境和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平林村的旅游事業越來越紅火。巴馬君瀾度假酒店於達西屯,兩年來成功承辦了兩屆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巴馬文旅產業論壇,從此開始揚名區內外,酒店的成功經營也吸引了周邊大量村民前來就業。平林村不久前順利入選全國首批旅游村,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20.35%降至2019年的1.08%,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4000元提高到2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新村和旅游名村。
據了解,像平林村一樣,依靠旅游事業取得發展的山村在巴馬還有很多。該縣甲篆鎮興仁村、百馬村、仁鄉村,那社鄉大洛村等,如今都成了村民返鄉創業的熱土。供電、供水、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后,當地政府號召村民回鄉就業,鼓勵他們依托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有利條件,參與景區建設,逐步走上脫貧致富路。如今,他們在綠水青山間,謀劃和推進著康養旅游、生態觀光游、紅色旅游和農家樂、農家旅館等業態,吃上了香噴噴的“旅游飯”,逐步走上了脫貧奔康之路。(龐革平 班華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