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1.5萬名山區孩子看上了兒童劇

2020年10月19日16:23  
 
原標題:1.5萬名山區孩子看上了兒童劇

9月初,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中國兒藝”)帶著“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來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用10天時間在河池市羅城、巴馬、都安、大化四縣完成17場高質量、優秀的兒童劇演出。中國兒藝此行以高度敬業的行動展示出文藝工作者的擔當,用“一切為了孩子”的愛心與熱情為近1.5萬名山區孩子獻上了優秀的舞台藝術和文化扶貧的精神食糧。

對舞台充滿好奇的孩子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位於雲貴高原苗嶺山脈九萬大山南麓。為了來到這裡,中國兒藝30位演職人員凌晨3點整裝,乘坐6點的飛機從北京出發至南寧,再換乘6個多小時的汽車,傍晚時分,才抵達羅城。

簡單的晚飯后,舞美人員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作業——趕到羅城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劇院裡考察場地,卸下道具,抓緊時間裝台,一直干到夜裡12點。第二天8點,演員來到劇院,試音、化裝、走台,為演出熱身。“我們經常走在基層,相互間的配合早已嚴絲合縫。”中國兒藝舞美管理部副主任李朋說。

劇院的側出口就是羅城青少年活動中心,羅城二小的學生在這裡上課。劇院門口來了一輛大貨車,安靜許久的舞台有了聲響。下課間隙,孩子們紛紛從側門探進身來,想看看這裡的舞台為什麼熱鬧了起來。老師們也過來維持秩序,讓孩子們不要打擾工作人員。可是,孩子們眼睛裡流露出的對舞台的好奇與渴望,牽動著他們腳步,讓課間10分鐘的劇場側門擠滿了小小的身影。

有幾個膽子大的孩子溜進劇場,坐在最邊緣的座位上,直直地盯著舞台,嘴巴因為出神微張——舞台上水旗翻飛,布景輪換,演員起舞,都是他們從來沒見過的場景。不一會,上課鈴聲傳來,幾個孩子騰一下子從座位上起來,飛奔著跑出劇場,嘴裡喊著“上課啦!上課啦!”……不一會,教室裡便傳來了琅琅的讀書聲。

當天下午,羅城二小的孩子們走進劇院,觀看中國兒藝經典系列劇《成語魔方》。對於絕大部分孩子來講,這是他們第一次走進劇院,而且很有可能這也是他們童年時代少有的一次看兒童劇的機會。

“台下孩子們的反應依然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好。兒童劇是真正的世界語言,跟孩子成為朋友,用藝術的方式去詮釋他們的世界,一定會走進所有孩子的內心,和他們產生共鳴。”在羅城的4場演出結束之后,中國兒藝黨委書記、副院長馮俐說,“戲劇本身就應該是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感染。我們希望讓每一個孩子看到兒童劇,這其實很難做到,因為中國有3億多兒童,但是我們盡力去做,希望讓更多孩子能夠了解戲劇藝術。”

臨退休最后一次登台的演員

9月的廣西天氣悶熱多雨,體感溫度遠高於天氣預報裡顯示的30攝氏度,高溫對穿著厚厚演出服的演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成語魔方》表演“刻舟求劍”“另辟蹊徑”“掩耳盜鈴”3個成語故事,整個劇組隻有5名演員,每人需要分飾兩個角色。中國兒藝演員宋建霖剛在“刻舟求劍”中控制水幕后的木偶魚,一眨眼工夫,他就換好了練功服,成了“另辟蹊徑”中的練武奇才。當觀眾還在回味時,宋建霖又套上厚絲絨外套搖身一變,成了“掩耳盜鈴”中的大黃狗。雖然這是第一次參與基層演出,但宋建霖為了演好這部戲,他們在北京集中排練了4天。

如果說這次演出是宋建霖的基層首秀,此次廣西之行卻是中國兒藝演員管理部主任李博退休前的最后一次登台,為自己的工作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成語魔方》近一個小時的演出過程,需要唱跳、武術、登梯、爬高,對演員的體力是極大挑戰。而年近六十的李博從未退縮,每次下台來,所有的演員衣服都能擰出汗水來,有時在台上,汗水把話筒“淹”了,音量減弱,演員隻有扯起嗓子喊,但隻要上台,大家都是精神抖擻,把毫無瑕疵的表演留給孩子。

將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演出獻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對李博來說是一件榮耀的事。同時,他心裡也在反復思量、盤算著:就這樣一場演出夠嗎?我們是不是能夠為孩子們再多做點?是不是可以建立起能夠長期為基層孩子提供藝術服務的兒童戲劇聯盟?李博的思考也是中國兒藝的探索方向。

與太陽戰斗 與大雨賽跑

在羅城第一幼兒園,原計劃下午3點開始的演出,因為廣西9月熱辣辣的太陽而推后。演員們在等待的時間裡和孩子們互動,體驗仫佬族文化——扎染、編織、制作水糕等。孩子們玩得盡興了,演員們已渾身是汗。

直到下午4點30分,當陽光收束在建筑的陰影裡,《三隻小豬·變變變》的演出開始了。穿著厚重牛仔服的3位演員和舞美工作人員顧不得休息,擦了把汗,抖擻精神在戶外露天的舞台為孩子們獻上一個多小時的演出。

有了與太陽賽跑的經驗,到了巴馬瑤族自治縣以后,中國兒藝工作人員第一件事就去勘查戶外演出場地,躲避太陽。考慮到演出在戶外,開演時間需要提前,舞美連夜裝台。第二天8點30分,孩子們已經興致勃勃地看上了演出。

為大家准備服裝和道具的工作人員徐穎每到一地,就會把所有演員的衣服洗一遍﹔演完上午場,她還要趕緊把大家貼身穿的衣服再洗一遍。“溫度高,大家出汗多,身上的衣服都出味了,得洗洗才行,演出時穿著舒爽。”

毒辣的太陽讓人頭疼,無法預測的暴雨更是對戶外演出的巨大考驗。到了都安瑤族自治縣和大化瑤族自治縣,天氣預報中的大雨讓大家的心都緊緊地揪起來。

從巴馬結束演出第一時間趕到都安時,中國兒藝演出部主任王進顧不上進賓館放下行李,他就坐上車,帶隊考察散布在都安周邊的5所學校。

“有禮堂麼?”“沒有。”

“有大一點的教室嗎?”“沒有。”

每到一站,王進的問題都隻能得到“沒有”這個答案。“一旦下雨,肯定不能在室外演出,一方面不能讓孩子淋雨,另一方面也要保護設備。就得找合適的教室,哪怕在4樓,或是想辦法借用就近的體育館。”王進說,如何能躲開大雨正常演出成了此次廣西之行最棘手的麻煩。

經過一下午的奔波,最后,在創業園實驗小學,學校的走廊能勉強搭台演出同時躲避風雨。“如果下雨,舞台就裝在這裡!”王進當機立斷,大家跟著鬆了一口氣。

第二天上午的演出在室內進行,但大家發現,外面只是零零星星飄著小雨點。學校和演員們都動了念頭:下午的演出能不能搬到室外?畢竟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孩子看到演出。

從上午的高嶺鎮體育館轉戰下午的創業園實驗小學,李朋一直盯著天上的雲彩,預判著雨點會不會飄到小學操場的上空。吃過簡便的桌餐,演出部和舞美管理部一碰頭:賭一把!把舞台裝在小學的操場上,讓1000多名孩子都能看上演出。

10天風雨無阻,中國兒藝的公益演出讓羅城、巴馬、都安、大化的孩子們感受國家級院團高質量的舞台藝術魅力,優秀的作品在大家的努力下潤澤了孩子們的童年。(秦丹華)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編:吳明江、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