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貧窮之山 拔除窮困之根

廣西寫下脫貧史上不朽詩篇

2020年10月17日09:02  來源:廣西日報
 

2012-2019年,全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32萬人,年均減貧116.5萬人,46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8%降至0.6%。

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676元,比2015年增加4209元,年均增長9.63%,增幅高於全區平均水平。

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2%,對24.8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進行改造,完成7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搬遷,153.2萬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山歌唱出心中喜悅,銅鼓激蕩胸中豪情。廣西作為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始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第一民生工程和難得的發展機遇,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信心和決心,翻越貧窮之山,拔除窮困之根,貧困地區面貌煥然一新。

收入提高荷包鼓

“兩年前,我種下20多畝姑遼茶。現在,一年有五六萬元收入,順利脫貧。”回顧自己的脫貧之路,扶綏縣六頭村村民農世權直言姑遼茶是“救星”。

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十三五”以來,廣西以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精准扶貧規劃為抓手,集中政策、資金、技術等要素,推動特色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劣到優,形成了“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產業”的扶貧產業體系。目前,全區縣級“5+2”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118.23萬戶,覆蓋率達96.36%。

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虎頭村將69棟民居進行3D彩繪,落后小漁村變成七彩“童話小鎮”,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旅游收入樂得村民合不攏嘴。

文化旅游助脫貧,青山金山兩兼得。我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富民作用,2020年上半年,全區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約7724.37萬人次,恢復至同期水平的44.4%,佔全區接待游客量的43.2%,鄉村旅游成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

在賀州市超群實業有限公司就業扶貧車間,貧困勞動力安心上班,每月3500元收入穩穩當當,還不耽誤照顧家裡。

扶貧車間以帶動脫貧為宗旨,著力解決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就近就業問題。截至2019年底,廣西已認定就業扶貧車間3233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45萬人。數據顯示,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務工收入和戶均收入分別比2015年翻了兩番。

在東興,貧困邊民加入邊民互助組(合作社),參與邊貿、運輸、裝卸、加工等,每人每天收入多則兩三百元,少則八九十元。

廣西引導邊民特別是貧困邊民從事貿易、加工、運輸等實現增收脫貧,邊民互市貿易量和帶動貧困邊民脫貧數量居全國第一。2019年底,8個沿邊縣(市、區)134個貧困村8.17萬人實現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69%。

條件改善生活美

“喝上放心水,水甜心更甜!”崇左市江州區通過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為板利鄉那忙村新打水源井1眼,鋪設管網2000多米,實現全村供水全覆蓋。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採取新建、擴建及管網延伸等多種措施,補齊貧困地區水利薄弱短板,受益總人口1669.72萬人,解決了152萬名貧困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

融水苗族自治縣組織貧困群眾6370人參加村路建設,帶動人均創收3.82萬元,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

“十三五”以來,廣西累計投入216億元,實現1617個建制村通硬化道路1834公裡﹔投入176.8億元,實現自然村(屯)通砂石或硬化道路5.29萬公裡。到2018年底,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通硬化道路,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含有貧困人口20戶以上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砂石路以上道路,提前兩年實現自治區“十三五”交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因為貧困,龍勝各族自治縣馬堤鄉學生楊盛彪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心裡又甜又苦。黨委、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讓他沖破貧困的障礙,延續了求學之路。

2015年以來,廣西統籌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工程等專項資金,傾斜投入全區54個扶貧工作重點縣(區),覆蓋2.6萬余所學校,極大改善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同時,狠抓控輟保學,建立健全“雙線四包”工作機制,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兒童入學一個不漏﹔通過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應助盡助,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

資源兩水苗族鄉和平村大碑屯貧困戶楊盛叔,與鄉衛生院簽訂“鄉村醫生入戶服務”協議后,享受到便捷免費的醫療服務。

“十三五”以來,廣西以實施基本醫療保障戰役為載體,加大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力度,推動醫療保障政策落地惠民,實現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全覆蓋,最大程度減少因病致貧返貧。

“能住上大房子,以前我真是想都不敢想。”靈山縣煙墩鎮司練村莫淞發一家原來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裡,每到雨天提心吊膽。鎮裡的幫扶干部幫他申請危房改造,讓他建起寬敞的小平房。

廣西優先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016-2019年,中央財政投入廣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51.4億元,完成45.9萬戶危房改造,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4.8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保障水平從2015年的52.3%上升至2019年的96.8%。

2019年底,廣西易地扶貧搬遷506個集中安置點全部建成,搬遷對象16.3萬多戶71萬人全部搬遷入住,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搬遷建設和入住任務。“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經過不懈努力,廣西貧困地區道路、住房、飲水等基礎設施極大改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網絡體系持續健全,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飲水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一一化解。

能力提升“翅膀硬”

通過構筑合力攻堅的大扶貧格局,廣西以各種方式促進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大幅提升﹔並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使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得到加強,基層干部工作本領明顯提高,村級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干群精神面貌全面提振。

來自靖西市新靖鎮城良村一個貧困家庭的黃承志,獲益於深圳對口百色扶貧免費培養高技能人才項目,在中國技能大賽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上榮獲第五名,並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到俄羅斯參賽獲優勝獎。

2015年以來,廣西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41億元,扶持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和青壯年勞動力148.86萬人次接受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助其穩定就業、自主創業。

梧州市萬秀區夏郢鎮雙垌村黨支部書記岑柳宗,帶領村民修路搭橋,發展水果種植、筍干加工等特色經濟,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他自己也榮獲“全區脫貧攻堅好支書”稱號。

脫貧攻堅黨旗紅。廣西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最前沿,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眾公認的優秀人才選拔為村黨組織書記,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村黨組織成為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群眾的“主心骨”。

柳州市魚峰區以“村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黨支部+合作社+村級公司+農戶”模式發展特色項目,探索“共建共享”的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子,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已全部達到5萬元的目標,部分村突破10萬元。

2019年,廣西爭取中央支持並從自治區本級共籌措財政資金6.9億元,重點扶持1305個村建設一批村級集體經濟示范項目,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3452萬元。截至2019年底,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年度新增總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38.3%﹔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4.38億元﹔每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4萬元以上。(記者 陳靜)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