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市坡造鎮:“巧搭妙建”特色產業園

2020年09月08日17:1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平果市坡造鎮立足實際,建設脫貧奔康產業園,促進全鎮扶貧產業點線面體全鋪開,全面實現增產增收和脫貧摘帽的目標。加快發展種桑養蠶、養雞、火龍果、油茶、養豬、糖料蔗、養牛“5+2”等扶貧特色主導產業。

內核驅動,打造新型農業特色

培育一批能與脫貧奔康產業園有效對接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行由政府主導、企業帶動、合作社服務、貧困戶參與抱團發展,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化經濟模式。結合該鎮貧困村龍味村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和當地群眾養殖肉鴿的傳統,引進廣西信廣達肉鴿養殖有限公司,建設龍味村肉鴿養殖扶貧示范項目。項目建設標准化鴿舍12個,總投資540萬,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年養殖種鴿12672對,出欄肉鴿114048對,產值達390萬元,可帶動30戶貧困戶參與實現脫貧致富。而在該鎮的綠德村,規劃建設脫貧奔康就業園,村兩委成立勞務派遣中心,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先提供勞動就業崗位,使貧困戶優先入園就業,通過參與管理環節的務工取得勞務收入,就業園年均創造崗位2400余個。

杠杆發力,賦能好黨建示范帶

以創建“黨建示范帶”為抓手,結合全鎮產業布局特點,打造特色產業“三園三帶”。在龍板、龍味、伏琴3個村發展的5000畝種桑養蠶科技示范產業園打造扶貧產業黨建示范帶﹔依托太照公司脫貧奔康產業園在綠德至都陽村打造的六道林下養雞集中區、構樹種養、特色水果種植基地,打造“綠色生態”黨建示范帶﹔依托布鏡湖旅游觀光園,在敬村、龍馬村打造特色旅游小鎮黨建示范帶。積極推廣運用“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園+貧困戶”的經營模式,通過直接參與經營、委托經營、股份合作、代種代養和土地入股等方式,鼓勵各類經營主體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貧困戶增收和產業全覆蓋。

節點巧設,放大村集體經濟

加快土地流轉。完成脫貧奔康產業園、林下養雞集中區、貧困村桑蠶核心示范區等項目土地流轉5000多畝。結合龍味村、龍板村等4個貧困村都是大石山區,水資源,土地資源缺乏的情況,重點發展以種桑養蠶、林下養雞,構樹豬、肉鴿養殖作為石山地區貧困村集體經濟主導產業,通過整合資金,完善產業鏈條,優化運行模式,使得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通過盤活資產,在林地、閑置舊村部等方面深挖潛力,發展經營愛心公益超市、村級供銷社、扶貧車間等項目,形成主導產業蓬勃發展,自主經營遍地開花的生動局面。在2017年底4個貧困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1.75萬元的基礎上,2018年,貧困村的村集體收入均突破18.5萬元﹔6個非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均突破2萬元。

強化典型示范,突出產業園創業、就業和托管等功能,以龍板村和內裡村的愛心超市,都陽村的村級供銷社,龍馬村扶貧車間的桑杆加工廠為引領,組織產業園通過擴大就業,吸納貧困戶入園勞動,優化建設就業產業園。三是以龍味村肉鴿養殖扶貧示范項目為樣板,引導貧困村、貧困戶通過資金、勞力入股的方式,參與創建脫貧創業產業園。龍味村將歷年的村集體資金24萬元投入到該村的肉鴿養殖合作社,並聘請貧困戶進行代養,每年收益可達18萬元以上。

目前,全鎮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總戶數655戶,特色產業覆蓋率為92.38%,農民專業合作社38家,家庭農場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產業基地(園)帶動貧困戶241戶。(潘華、陸正昶)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