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右江區:“四個全面”筑牢因病致貧返貧“防火牆”

2020年09月07日16:50  來源:廣西扶貧網
 

2020年以來,百色市右江區聚焦聚力“治病根”“拔窮根”,以“四個全面”攻克“難題”,筑牢因病致貧返貧“防火牆”。

醫療設施全面提升。該區不斷加大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體系建設,確保貧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有制度。硬件設施方面:投入1.6億元改造提升9個鄉鎮(街道)衛生院和120個村(社區)衛生室的醫療設備設施,推進區人民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建設,統籌解決好轄區內全科醫師數量不足等問題,確保區、鄉、村三級醫療基礎設施能滿足醫療保障需求。診療服務方面:全面實施分級診療,推進“互聯網+健康扶貧”,積極探索“5G+衛生健康精准扶貧”專項行動,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方便可及。結算服務方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建立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健康扶貧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平台,整合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健康扶貧救助和精准脫貧保險等多項救助功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醫保政策全面覆蓋。該區組織1350名幫扶干部,對全區9個鄉鎮(街道)120個行政村(社區)7144戶貧困戶開展全覆蓋摸排,建立患病人數、疾病類型、區域分布一戶一台賬,落實一人一策精准幫扶措施。對大病患者抓降費。將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為30種,推動210個品種抗癌藥品降價,取消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耗材加成,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126項。對慢病患者抓減負。組建專家組,充實家庭醫生團隊,促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100%。健全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推行農村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相對集中供養,實施長期服藥慢性病患者提供藥品補貼居家康復。對重病患者抓資助。設立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基金。利用扶貧醫療基金、商業補充保險進行再報銷,利用慈善資金、財政補助、社會捐助進行再救助,兜底保障重病患者。確保貧困群眾大病、重病都能夠及時救治。

疾病防控全面引導。該區統籌整合區、鄉、村結對幫扶衛生力量,組建健康扶貧工作組,開展健康教育進鄉村、健康扶貧進家庭活動,實現貧困村一村一支工作組、貧困家庭一家一張“明白卡”、貧困群眾一戶一個“明白人”。聚焦早預防,實施常態宣傳。廣泛開展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活動,制作健康扶貧“明白卡”,幫扶干部和健康扶貧工作組逐村逐戶宣傳講解,落實大健康理念,引導群眾注重“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胳),實現吃動兩平衡,促成“管得住嘴、邁得開腿”的健康生活方式,使群眾從單純注重治療疾病向注重預防疾病轉變。上半年共印發健康扶貧宣傳資料3萬余份,通過電話、微信、入戶等“點對點”開展宣傳1萬人次,有效提升了廣大群眾的健康素養。圍繞早診斷,落實定期體檢。採取“集中+分散”“定點+入戶”等形式,為貧困人口開展免費健康體檢1.26萬人次。圍繞早治療,開展巡診義診。採取設義診點、醫生入戶、專車送醫等形式,定期為貧困人口提供巡診義診服務。上半年開展巡診義診達2528人次。

產業幫扶全面精准。該區推動“健康+產業”“救助+就業”聯動,巧打政策“組合拳”治“病根”、拔“窮根”。針對因病失能家庭,優先落實資產收益分紅。通過深化農村“三變”改革,讓貧困人口通過資金、資產等入股戶均年分紅達1000元以上。針對因病弱能家庭,優先落實公益崗位增收。上半年新增安置2040個公益性崗位,重點解決因病致貧家庭弱能勞動力就業。針對有勞動能力家庭,優先落實產業獎補。上半年安排產業獎補資金928萬元,惠及9816個貧困戶(邊緣戶)。針對有意願外出勞動力,優先落實就業務工。出台幫助貧困群眾就業務工政策,上半年通過點對點包機、包車、包專列等方式輸送4.3萬余農村勞動力到崗就業實現穩定的工資收入。(韋進駿)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