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靖西:復墾地變綠洲 貧困戶獲增收

龐革平 趙福播

2020年08月28日16:44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村民正在採摘香椿嫩苗。趙福播攝

復墾地變綠洲,貧困戶獲增收。

近年來,廣西靖西市扎實做好礦山採空區土地復墾工作,讓復墾地煥發生機,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推動村民持續增收致富,還緩解了經濟發展與口糧田爭地的矛盾,走出了一條“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融合發展的路子。

復墾煥生機,多年廢地變耕地

夏秋時節,驕陽似火,田野裡的許多庄稼耷拉著腦袋,毫無生機。

而在靖西市祿峒鎮思侯村,兩年前還是矸石遍地、雜草叢生的工礦廢棄地,冒出了一行行翠綠的柑橘苗,成片成片的牧草長勢喜人,原本荒棄的窪地孕育勃勃生機。

靖西多山,亦多礦。據初步探明,該市鋁土礦儲量達4.06億噸,遠景儲量達6億噸以上,是我國四大鋁土礦礦藏較豐富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伴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採礦廢棄地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為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靖西市召集相關部門抽調精干力量、聘請有關專家權威對礦山復墾進行專題調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進礦山採空區工程復墾、生物復墾,及時還地於民。

靖西市根據工程復墾造地的地塊立地條件,利用礦山征地、工業征地、城區征地地表土進行地表覆蓋,達到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和化學養分狀況,形成人工再造耕層,為生物復墾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採用“優良品種+增加密度+配方施肥+秸稈還田+病虫害綜合防治”高產高效栽培生產技術,通過秸稈還田,加速土壤熟化風化,提高培肥效率,提高復墾地的單產水平,達到復墾前生產力水平。此外,該市冬季採用優良綠肥作物輪作壓青技術,強化培肥力度,加速土壤熟化,增加肥力,保持常年植被覆蓋,有效控制土壤侵蝕,縮短復墾周期。

經過幾年的生物復墾,靖西礦山採空區復墾地煥發生機,閑置多年的廢地變成了耕地。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該市共通過工程復墾驗收75個地塊,新增耕地面積10896.55畝。

巧用復墾地,壯大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基礎。

因地理環境的制約和歷史因素的影響,靖西市村級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發展缺乏后勁。

針對當前礦區農業產業缺乏經營主體的實際,靖西市採取合作社自主經營的模式,選擇桑蠶、水果、油茶、中草藥等具有發展潛力且高效的農業進行開發,政府出台有針對性的扶持辦法,從生產用水、道路、蠶房、種苗、肥料、農藥補貼等進行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

靖西市祿峒鎮思侯村是廣西深度貧困村,2018年初,全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

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侯村瞄准閑置復墾地,籌集100萬元資金,在復墾地建起了7個現代農業設施大棚,配備一套可供120畝地的水肥一體滴灌系統。同時,利用窪地蓄水養魚、水面養殖大麻鴨、螄頭鵝,林下養殖土雞,將雞糞、鴨糞、魚塘肥水、牧草循環利用,構成一條有特色的循環生態鏈,促進集體經濟發展。2019年思侯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8萬元,打破了多年零收入的紀錄,同時新增麻鴨10000羽、土雞8000羽、沃柑360畝、牧草40畝。

新甲鄉大華村也是巧用復墾地,借地生財的受益者之一。

“2018年,大華村沒有自主經營的村集體經濟,可以說是空殼村。2019年,我們通過與公司合作簽訂代收協議,利用閑置的復墾地種植香椿140畝,當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大華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先的空殼村變為明星村。”新甲鄉大華村村委副主任張鴻表示,大華村種植香椿樹,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部份貧困群眾就業問題,帶動39戶貧困戶增收。

2020年,大華村再擴種香椿60畝,香椿總面積達200畝。同時,在香椿基地發展林下養雞項目,用香椿葉混合玉米喂雞,打造原生態“香椿雞”,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預計今年大華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17萬元。

復墾地生“金”,助推貧困戶增收

寫好貧困群眾的持續增收致富文章,是高質量脫貧的重要保障。

“去年甘蔗畝產4.1噸,除去成本,收入55760元。今年,甘蔗長勢很好,預計畝產達6噸以上,純收入約39萬元。”新甲鄉峒平村念境屯村民黃品索,2017年租用高美村復墾地136畝種植甘蔗,經過精心管護,收入喜人。

2020年1月,黃品索去靖西市龍臨鎮趕街,看到牛市異常火爆,每天成交量上千頭。於是,他想:如果用自家甘蔗葉喂養牛,喂養幾個月,讓牛長膘長大后再賣出,賺取差價。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甘蔗葉,又可以用牛糞回田,增加肥力,何樂而不為。

4月,黃品索在甘蔗林附近建起了牛棚,從龍臨牛市買入20頭牛進行喂養,種養結合,增加收入。“每批牛一般喂養兩個月,每頭牛每個月能賺得1000元的收益。”黃品索介紹,今年以來,他已喂養“育肥牛”兩批共45頭,已獲得收益9萬元。在剩下的幾個月,他還繼續喂養“育肥牛”兩到三批,力爭喂養“育肥牛”100頭以上。

種養大戶畢竟是少數,讓廣大貧困戶可持續增收才是目標。

為確保貧困群眾脫貧有支撐、致富可持續,靖西市積極引導村民充分利用復墾地種植甘蔗、桑園和花生等農作物,增加村民收入,夯實脫貧根基。

“今年,我利用復墾地種植紅皮花生5畝,收入1.5萬元。”新甲鄉龐凌村凌晚屯貧困戶羅世福介紹,今年4月在村裡礦山復墾地上種植春花生,今年紅皮花生價格上揚,老板們紛紛到地頭收購,每公斤6元,增加了收入,也給他帶來了信心。他說,他又利用復墾地種植冬花生20畝,目前已完成種植7畝。

據悉,在靖西市,像羅世福一樣利用礦山復墾地種植農作物增加收入的貧困戶達5876戶。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