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結構單一、村民勞動技能缺乏……這是脫貧攻堅開展以前,廣西多地面臨的薄弱村級經濟狀況。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推動農村產業發展,讓農村居民真正實現了村美民富、宜居宜業,也成為近年來廣西各地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探索。
多元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位於廣西貴港市覃塘區龍鳳村的荷美覃塘景區,這裡原是覃塘區蓮藕產業(核心)示范區。近年來,覃塘區圍繞“生態農業、休閑養生、文化傳承”的建設要求,以特色種養加工業和生態休閑觀光為核心,打造集現代農業和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荷文化旅游觀光景區,建成以荷花為主要景點,集民宿等配套娛樂設施為一體的荷花文化旅游觀光園。
龍鳳村荷美覃塘景區
“在荷美覃塘景區工作,每個月有兩千元左右的收入,也方便照顧家裡。”周玉鳳是覃塘區覃塘街道龍鳳村的貧困戶之一,現如今每天工作是到荷田裡施肥、耕種,她家有一畝多的田地租給景區種植荷花,每年租金收入有1千多元。
“整個景區荷田種植面積約達3500畝,其中有1700畝在龍鳳村,每畝地每年能產蓮藕4200斤。”龍鳳村村支書覃富利介紹,龍鳳村有27戶貧困戶,其中有15戶已經受益脫貧,去年人均收入達8700元。“2013年以前,村子裡的環境、設施等方面都比較落后,景區建立后村裡的道路、房子和綠化等設施都有了明顯改善。”
蓮藕產業示范區的建設,帶動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民通過土地租金、園區務工以及經營農家樂和農家旅館、旅游產品等,拓寬了增收渠道。2019年,覃塘區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6235元,核心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覃塘區該項指標近2000元。
如今,園區內村屯道路全部實現硬化,村級文化活動場所、文體設施、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一應俱全,生態環境整潔。數千畝荷田裡鷗鷺結伴而飛,院落架子上蔬果青綠飄香。
新型模式盤活土地資源
通過“三廢變三微”,將廢棄住房、廢棄晒地、廢棄豬牛欄,復墾開發成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既解決村庄建設“散、亂、空”問題,又有效解決農村資產資源盤活難題。在廣西賀州市八步區,近年來,該地充分利用增減挂鉤項目盤活的耕地,與扶貧產業、文化旅游、園區項目等緊密結合,採用“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造血式”扶貧。
八步區區長雷少華介紹,從節余周轉指標預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鄉村振興發展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展,助推整區推進高標准基本農田項目建設,打造了207國道東融特色示范帶和323國道農旅休閑鄉村示范帶。
目前,八步區3個試點項目復墾土地1228畝,受益群眾1.2萬人,700多人實現脫貧摘帽,所在村集體經濟均達到6萬元以上,落實鄉村振興基礎設施項目資金3500萬元。
八步區田園風光
記者了解到,通過“農企帶動+品牌效益”模式,八步區優先發展農業產業,打響特色名優品牌,助推鄉村產業發展。以八步區蓮塘鎮為例,圍繞順來農業、綠循農業等企業,蓮塘鎮打造了大批量訂單農業,通過免費發放種苗、保價回收等方法,推進農業產業集約化、規模化,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同時,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組織實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11萬畝,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富硒等農產品種植面積佔比達30.55%,推動了當地地標性農產品產銷升級。
雷少華說,自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八步區組織了7千多名干部結隊幫扶,整合各類資金32.72億元投入脫貧攻堅戰。“五年來,全區65個‘十三五’貧困村已退出61個,減貧人口9682戶3882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2%,成為賀州市貧困發生率最低的縣區。”
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項目建設試點為契機,八步區探索支部推動、黨員帶動、政策拉動、部門聯動、群眾主動的“五輪驅動”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增減挂鉤項目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生態開發展現新村新貌
位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西北部的崇山村,轄7個自然屯、18個村民小組,725戶2618人,2015年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
羅錦鎮崇山村黨總支部書記李傳葵介紹,當時村民以種植水稻、柑橘等傳統農作物謀生,年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90人。在經濟底子孱弱的同時,崇山村又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遺產的行政村。
為保護傳統古村落,永福縣分別於2015年、2017年編制了《永福縣羅錦鎮崇山村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和《崇山村古民居4A級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指導推動將古民居改造成旅游景點,村民遷出古村,在距離古民居1公裡處,統一規劃選址建設新村。
崇山新村新民居
近年來,羅錦鎮啟動福壽田園綜合體建設,崇山村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契機,通過鄉村治理理事會等群眾性組織,充分調動起村民改變自己家鄉面貌的雄心斗志,通過對歷史遺產的傳承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崇山村古村落從傳統耕種村落轉型升級,致力於轉變成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文旅村屯。
按照發展新藍圖,崇山村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古民居群開發打造成為集產業、文化、旅游、觀光、休閑、運動於一體的4A級旅游景區,逐步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業“變”富業、農村“變”景區的美好願景。
五年來,崇山村面貌煥然一新。目前,全村實現水泥道路全覆蓋,崇山新村已有36戶房屋主體竣工,黨群服務中心、休閑廣場、籃球場、戲台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通過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了村屯風貌改造、污水處理、衛生廁所改造、村口小公園等工程建設,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記者 姚坤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