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引客來 侗鄉火起來

——“扶貧+旅游”促三江縣旅游全面復蘇紀實

2020年08月14日09:48  來源:柳州新聞網
 

8月8日,無人機拍攝的三江縣縣城“一江兩岸”亮化工程美景。龔普康攝

7月26日,夜色下的三江侗族自治縣月也侗寨,翹角飛檐,熠熠燈光點綴其上,一場啤酒音樂節暨車尾箱集市正在這裡激情上演,炫目的燈光,曼妙的舞蹈,嗨翻天的音樂,吸引著市民和游客一起體驗盛夏裡的冰爽和熱情。人山人海的月也侗寨正是三江旅游在疫情影響下全面復蘇的縮影。

完善軟硬件

加快旅游發展

今年4月,三江開通從三江旅游集散中心到布央仙人山景區的旅游專線巴士,方便游客到景區游覽仙境茶園。全縣的四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部開通二級公路,並有了旅游專線巴士。7月11日,上汽通用五菱助力三江脫貧攻堅項目簽約暨新能源共享汽車全域旅游發車儀式在三江舉行,為三江旅游產業發展注入了綠色新動能。

截至7月30日,布央仙人山景區、和裡三王宮、程陽橋景區、丹洲景區、“百千萬”旅游綜合體項目軟硬件提升全部完成,大洲侗族文化旅游島綜合體項目、三江大侗寨“一江兩岸”提升項目、侗天宮項目、三江灣旅游綜合體、三江南站旅游綜合體(二期)項目也在全面推進,為三江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

文旅融合

讓風情更具活力

“我們侗家人世代唱歌,人人都能來兩句,以前每逢節慶才唱歌,現在天天有游客天天唱,不用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唱大歌、擺百家宴也能賺到錢。”林溪鎮冠洞村冠小屯村民謝彩寒說,冠洞村冠小屯有140多戶人家,去年參加百家宴旅游項目人均就有6000多元的純收入。

近年來,三江大力實施特色文化旅游扶貧戰略,將民族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大力度扶持民間農民畫、刺繡等非遺項目發展,在傳承文化的同時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使特色文化旅游成為拉動經濟發展和脫貧增收的富民朝陽產業。

今年6月27日,三江在柳州市舉行了“柳州人游三江、柳州人飲三江茶”活動。7月17日,在南寧市舉辦“千年侗寨、夢縈三江”旅游推介活動,通過觀看旅游宣傳片、侗族風情展演、抽獎互動、旅游商品展銷、帶貨直播等形式,傾力推介三江特色旅游資源,宣傳侗鄉旅游優惠政策,搭建優質平台助推三江文旅復蘇,助力侗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

茶旅融合

闖出一條脫貧新路

石初利是八江鎮布央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一家通過發展茶葉產業摘掉了貧困戶帽子。布央村正利用區位優勢發展茶葉產業,從曾經“山高水遠布央村,有女不嫁布央郎”的貧困村,變身為戶均3畝茶葉的富裕村。如今,該村正以茶葉種植、制作、加工、銷售產業鏈發展為基點,在茶園間建設旅游步道、茶園農宿等基礎設施,闖出一條茶旅融合發展的脫貧新路。

“布央村現在有19家農家樂、160多間客房,每天可留宿游客300多人,周末基本上都住滿,茶葉也比以前賣得好。”布央村黨支部書記謝勛庭介紹,通過合作共建、資源入股、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今年上半年全村已經分紅70多萬元。

游客吃著百家宴,喝著侗家米酒,跟侗家人一起跳多耶舞,再上茶山摘茶,返程時提著一袋袋新茶滿載而歸……近幾年,三江利用資源優勢和文化優勢,通過文旅融合、茶旅融合,把滿山的綠茶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變成全縣脫貧攻堅的支柱。(吳練勛)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