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順利住進新房子,是國家政策好,也是好干部和愛心人士地幫扶!”在獲得危房改造補助4.8萬元后,新州鎮那麼村建檔立卡戶楊金文仍無能力實施危房改造。因近期兩場大雨襲擊,楊金文老房變危房,不能再住人,情急之下他把危房改造項目折價成8萬元整體承包給本地建筑老板代建,並約定三年內還清,但是山路崎嶇、地勢不平,承包老板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很是緩慢,影響著楊金文遷移新房。
看著汛期來臨,楊金文心急如焚。正當他進退兩難時,全縣吹起了危房改造代建暖風,楊文金在鄉村干部以及幫扶干部多次動員后,決定給政府代建工作組與原代建老板理清已支出部分費用,改為政府組織代建,換回他的4萬元左右經濟損失。在隆林像楊金文這樣政府組織代建危房改造只是一個縮影。
為解決危房改造“慢半拍”問題,該縣黨委、政府統籌集中“會診”,採取“四家班長、四大戰區、四月突擊、四百精銳、五個統一、六級聯動”的“444456”工作方法,把全縣806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量化到縣領導,以“一竿子插到底”精神,對改造戶從動工到竣工全程進行現場分析研判,並協調區市縣鄉對楊文金這樣無能力建房的危改戶進行政府組織代建,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代建房的施工效率,使全縣806戶改造任務在“突擊月”行動中全部竣工。
收官之年,需啃“骨頭”清“零頭”,脫貧任務重、時間緊,隆林縣委、縣政府不斷創新脫貧攻堅工作方式,對脫貧任務細化、量化、倒排攻堅、強化殲滅戰等形式,激發全縣干部群眾奮發作為,以點擴面方式,鞏固脫貧成果。
找“短弱點”,瞄准發力,逐一消耗。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瞄准10個深度貧困村、2219戶7829人未脫貧摘帽任務、12個非貧困村衛生室未達標、8所學校建設缺口資金、118處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扶貧產業帶貧機制不強、疫情影響就業增收等“短板弱點”,通過打好“三保障”+飲水安全“四大戰役”的方法,把扶貧項目進度慢的加快﹔扶貧產業規模小、帶貧機制弱的變強﹔教育基礎設施等短的補長,用“點連線、線擴面”逐一攻堅,促進脫貧攻堅工作見實效。
疏“中梗阻”,破增收難,穩“一超”。一份部署,九分落實。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統籌集中“會診”,對基礎數據信息不精准,再摸底、再核查、再比對﹔對疫情影響貧困群眾外出務工,採取點對點接送、增加公益性崗位、加大本地企業復工復產、就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群眾返崗,實現就業增收﹔對扶貧產業規模小、帶貧機制不強情形,全力推進75個產業示范園建設,加大輻射帶動,增加帶貧成效﹔提高兜底標准,把農村低保的A、B、C三類補助標准290:250:210分別再提高60元,著力疏通群眾增收“中梗阻”,實現脫貧致富。
建“機制”,助落實,提升實效。實行四家班子責任領導兼任“鄉(鎮)黨委第一書記”,職能部門負責人兼任行政村“大村長”,幫扶干部任貧困戶“第一家長”機制和縣鄉村戶“四級網格化”管理,大力作戰、服務指導作戰﹔落實幫扶干部“八包”、駐村工作隊員雙“四包”工作機制,推動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同時縣黨政主官帶頭深入扶貧一線,加強管理指導力度,在集中“會診”后抓好“治療方案”,落實縣領導“帶班”抓殲滅戰,讓壓力傳導“無衰減”﹔部門尤其是“一把手”主動扛起“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責任,主動參與巡視問題整改工作的反饋回路,把問題整改到位、把群眾困難問題解決到位,全方位提升幫扶質量和幫扶成效。
常“回頭看”,防返貧,穩脫貧成效。該縣成立督查組不定期分赴貧困戶、項目地進行實地督查,對政策明確的內容,通過實地督導檢查防止落實偏向、項目落地慢等問題。同時,對存在的問題督導立行立改,防止問題整改流於形式,起到“問詢一個、警醒一片、推進一步”的督促作用,提高脫貧成效的工作落實質量。(黃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