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多條腿走路 創新消費扶貧

2020年08月12日16:14  來源:百色新聞網
 

為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今年以來,那坡縣採取多條腿走路辦法,助推扶貧產品消費。

建設四大系統,全面拓寬扶貧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一是建設扶貧產品電子商務系統。那坡縣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整合郵政、供銷等現有電商網點資源,實現縣有電商服務中心、鄉有服務站、村有服務點。進一步強化與阿裡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美團、拼多多、供銷e家、扶貧832平台等各類電商平台、社交電商平台、“電商扶貧聯盟”以及其他公共服務平台對接。依托、整合現有電子商務信息平台,及時發布全縣扶貧產品生產情況、市場價格、銷售量及銷售額、存量等情況,為扶貧產品產銷銜接,促進農產品市場平穩運行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建設扶貧產品銷售終端系統。該縣在車站、小區、農貿市場、超市等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地方設置扶貧產品銷售網點。充分利用好深圳海吉星產品批發市場、深圳海吉星消費扶貧中心、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廣西館”和上海靜安區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地區農特產品展示體驗中心廣西百色館等平台,同時在對口協作區設立扶貧產品銷售點,在相應的國內大中城市布局適量“那坡”扶貧產品銷售點,建立完善的扶貧產品直配直送系統。三是建設扶貧產品冷鏈物流系統。該縣依托“百色一號”果蔬綠色專列、中國一東盟農產品交易中心、西南(平果)冷鏈物流交易中心等現有冷鏈物流平台,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和電商企業、商貿流通企業、產品批發企業等現有的冷鏈倉儲物流設施,進一步提升扶貧產品冷鏈物流功能。四是建設扶貧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該縣積極引導消費扶貧食用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將產品納入國家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實現扶貧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保障公眾消費安全。

開展扶貧產品“六進”行動,全力推進扶貧產品進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以“中央廚房”模式在全縣上下深入開展消費扶貧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國企、進金融機構、進工會等“六進” 行動。一是進機關。該縣各預算單位按照《關於貫徹落實運用政府採購政策支持脫貧攻堅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通過優先採購、預留採購份額方式,加大扶貧產品採購力度。二是進學校。該縣各級各類學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扶貧產品,與各扶貧產品生產基地或市場主體建立供需對接機制。三是進醫院。該縣各級各醫院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扶貧產品,與各扶貧產品生產基地或市場主體建立供需對接機制,推動扶貧產品進醫院常態化。四是進國企。該縣組織國有企業參與消費扶貧,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釆購扶貧產品和服務。五是進金融機構。該縣組織各金融機構參與消費扶貧,利用科技手段開辟扶貧產品銷售新通道。六是進工會。該縣各級工會在支出會員職工集體福利採購物資時,用於釆購扶貧產品的金額不低於本單位當年福利支出總金額的50%,在國家規定的法定節日向全體會員發放慰問。在組織開展勞模療休養、職工療休養等活動時,優先將目的地安排在貧困地區。

加強粵桂消費扶貧協作,全力推進扶貧產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是建立穩定的供銷關系。該縣組織各市場主體與龍崗區等產品批發市場、商貿物流企業和機關、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等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品供銷關系。二是加大企業協作。該縣力爭引進1-2家廣東省農副產品龍頭企業到縣進行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進一步提升全縣扶貧產品質量。同時組織做好“圳品”認証工作,推動更多扶貧產品獲得認証,確保供深扶貧產品生產符合標准。三是用好展銷平台。該縣辦好每年一次的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廣西館”主題活動。利用好深圳海吉星產品批發市場、深圳海吉星消費扶貧中心,將那坡扶貧產品直供深圳。

強化運用線上線下渠道聯合發力營銷。該縣強化運用互聯網電商和實體店,加強那坡縣扶貧產品、特色農產品和貧困群眾農產品銷售工作,建立完善線上線下銷售網絡平台,拓寬銷售渠道。

加強社會力量參與消費,全力推進全社會合力助銷大格局。一是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對接和採購活動。該縣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廣泛宣傳推介扶貧產品,推動參與消費扶貧各類主體的需求與扶貧產品的供給精准對接。引導和動員各定點扶貧那坡的中直、區直單位、民營企業、愛心團體、愛心人士等,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和就業安置、項目開發、定點採購等方式優先採購或推銷扶貧產品和服務。二是深入開展共青團助力消費扶貧活動。該縣各級共青團組織廣大從事扶貧產品經營青年企業家、致富帶頭人依托全國青年電商聯盟平台,加大全縣扶貧產品入駐銷售。組織各級團組織、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購買扶貧產品。三是深入開展巾幗助力消費扶貧活動。該縣各級婦聯充分發揮女企業家協會等團體會員作用,號召女企業家、女帶頭人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消費扶貧活動。

加強旅游消費,全力推進旅游扶貧。該縣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景點、賓館飯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設扶貧產品銷售專區或銷售點。依托傳統手工技藝優勢,打造特色的農產品、手工藝品、畜產品等旅游扶貧產品品牌。打造“農業觀光+旅游購物”等扶貧產業鏈,構建“游、購、娛、吃、住、行”一體化旅游格局,吸引旅游者體驗那坡扶貧產品與服務。做大做強休閑觀光農業、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特色文化旅游和康養項目,實現文化旅游與消費扶貧的高度融合。(通訊員 農榮春)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