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寧明:邊境線上戰貧困 邊民生活好紅火

2020年08月10日16:2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圖為寧明縣愛店鎮堪愛村新貌。嚴造新攝

花山腳下,耀達村游人如織,村民們開農家樂,制作出售旅游工藝品,改造老房子,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蔗海之中,甘蔗互助組破解了砍運難題,種蔗、養牛、種菇、加工肥料,群眾在蔗區循環產業鏈中獲益﹔愛店鎮邊境口岸,村民們加入邊民互助組,從事邊貿生意紅紅火火……時下,脫貧攻堅的決戰沖鋒號角響徹了廣西中越邊境寧明縣的每一個角落。

寧明縣地處廣西西南邊陲,屬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和廣西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底,全縣共有貧困村52個、貧困戶17562戶、貧困人口71949人,貧困發生率18.9%。

為早日消除貧困,讓邊境群眾過上幸福的好日子,近年來,寧明縣以“拓荒牛”的精神啃下一塊塊貧困“硬骨頭”,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經得起時間考驗邊境貧困地區特色脫貧之路。

2016—2019年,全縣5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7405戶72058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23%﹔2017、2018、2019年連續三年扶貧成效考核榮獲全區“綜合評價好”等次,並榮獲全區2018年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19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復確定為脫貧摘帽縣並通報表揚。

圖為中國愛店-越南峙馬雙邊性口岸正式開通儀式。 寧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邊民互助組助力興邊富民

“今天領到了100塊錢,很高興!”地處中越邊境的廣西寧明縣愛店鎮堪愛村浦何屯邊民黎華高興地說,邊民互助組讓他和家人有機會參與邊境互市貿易,與以前相比,每個月多得一筆不小的收入。

寧明縣地屬南國邊陲,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212公裡,擁有愛店國家一類口岸和愛店、北山、板爛三個邊民互市點。近年來,寧明縣依托國家政策支持積極探索邊貿互市發展方式,創新成立邊民互助組,促進互市貿易引領脫貧。

得益於國家出台的優惠政策,像黎華一樣的邊民每人每天可交易8000元全免關稅和環節稅的貨物。借助這個政策紅利,當地黨委、政府積極還推進互市貿易轉型升級,創新建立獨立自主的邊民互助組,帶動廣大邊民抱團參與邊貿增收致富。

這種“互助組+貧困戶”的互市貿易模式,解決了邊民在市場交易中地位及能力普遍處於弱勢的問題,發揮了互市貿易“真邊民、真交易、真實惠”的功能,達到了“以強帶弱,互助增收”的良好效果,讓貧困邊民成為互市貿易的“真老板”、得到了“真實惠”。

寧明縣愛店鎮堪愛村邊民互助組組長黎光明說:“通過這個模式讓我們更多的邊民真正參與邊境貿易,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經營創收,每人每天收入有100元左右,一個月下來大概能賺2000多元。”

截至目前,該縣共在愛店、峙浪、桐棉、寨安等4個邊境鄉鎮組建邊民互助組13個,邊民參與互市貿易日均貿易額400-900萬元人民幣左右,互助組組員日均收入40-60元左右。其中,愛店鎮成立了堪愛、那黨、愛店、興邦等4個邊貿互助組,參與邊民1013人,其中貧困戶370人﹔累計與中越商戶簽訂16個採購、銷售協議﹔每人每月可收入1500-2000元。

邊民互助組的創新模式,已經成為當地邊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圖為村民們正在加工制作電子產品。寧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扶貧車間“制造”幸福生活

“在這裡工作環境很好,還能照顧家庭,目前每月有兩千多元的工資,很不錯。”寧明縣板棍鄉上鬆村村民何吉成說,現在“扶貧車間”建在家門口,在村裡就可以打工掙錢了,還不耽誤照顧家裡,很不錯。

何吉成是板棍鄉上鬆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說,通過當地黨委政府的推薦就業,其來到旭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蘑菇菌棒加工扶貧車間工作,主要負責將加工裝袋好的蘑菇菌棒轉送到消毒車間。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家目前已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近年來,寧明縣大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許多像何吉成一樣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貧困勞動力通過扶貧車間走上就業崗位,“制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據統計,寧明縣已建立扶貧車間共計100多個,涉及電子產品、農、林業產業等多個行業,全縣通過扶貧車間建設,帶動就業近萬人。

在扶貧車間建設過程中,寧明縣還探索出“廠房式”“居家式”“田間式”“混合式”4種扶貧車間模式,推動扶貧車間多樣化發展。

在“廠房式”扶貧車間,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居家式”扶貧車間依托花山景區、溫泉度假區、民族山寨等景區景點,引導周邊群眾利用農家庭院、民宅建設小微型扶貧車間,開發旅游紀念品、土特產等。“田間式”扶貧車間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組織貧困戶發展甘蔗生產、肉牛養殖、雞鴨養殖、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增加生產性收入。“混合式”扶貧車間,引進企業在縣城建立“母車間”,在鄉鎮建立“子車間”,通過鼓勵企業在縣城設立總廠、在鄉鎮設立分廠,吸納群眾就業。

圖為群眾在“愛心超市”用積分兌換、領取生活物品。寧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愛心超市”扶貧又扶志

走進寧明縣明江鎮利江村利瓜屯30余平方米左右的“愛心超市”,這裡商品琳琅滿目,油鹽醬醋、電器、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擺放有序。與其它超市不同的是,店裡每種物品都明碼標“分”。

2018年來,為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和決心,廣西寧明縣創新“政府搭台、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的新型扶貧濟困運作模式,充分吸引社會各方面扶貧力量,大力建設脫貧攻堅“愛心超市”。群眾通過積分領取生活物品,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提高了他們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認可度。目前,該縣建立了162個村級扶貧“愛心超市”、2個屯級“愛心超市”、1個愛店“老鄉家園”易地搬遷點“愛心超市”。

據負責管理愛心超市日常運營的利瓜屯黨支部書記黃衛敢介紹,有了“愛心超市”后,由村委組織村裡的黨員評議員對全體村民的“愛心”進行評分和積分。例如,村民阮玉園把自家門口的廣場打掃干淨給予5分的積分,村民馮秀娟在“美麗廣西”鄉村建設中“五淨一規范”達標、參加公益志願活動獲得10分積分,村民黃衛勝創業致富獲得10分的積分。

黃衛敢還介紹,村民有助人為樂、發展產業致富、獲評各級先進個人等情況的也有相應的積分。村民可以憑借這些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所需的日用商品。

“眾多的愛心匯聚成一股力量,大家變得關心集體、愛護環境、誠信友善、積極上進……” 在寧明縣明江鎮人大主席許曉藝看來,“愛心超市”在引導村屯樹立文明鄉風方面的作用很大。

“建立‘愛心超市’一段時間以來,村屯臟、亂、差的陋習有了很大改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明顯增強了!”明江鎮黨委書記韋金洋如是說。

據統計,利瓜屯扶貧“愛心超市”運行以來,當地累計有100多名貧困戶通過積分換取所需生活用品,及時解決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難,達到精准幫扶、滴灌幫扶。

扶貧先扶志。“愛心超市”在脫貧攻堅戰中也發揮了較好的“扶志”作用,促進群眾進行“角色轉換”,貧困群眾思想從“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陳燕、陸鐵山)

(責編:陳燕、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