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清岸綠的新農村

——廣西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保障飲水安全觀察

2020年08月05日09:11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打造水清岸綠的新農村

“政府給我們建污水處理站,寨裡再也不是以前那種‘雞鴨遍地走,污水到處流’的樣子了。不久前,廣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運行工作現場培訓會在賀州市召開,該市步頭鎮善中村大磅寨村民簡新成對記者說。

生活污水處置一直是廣西人居環境整治的突出短板。為打通這方面的梗阻,目前全區對94個縣(市、區)、2000余個行政村實施了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主的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共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3000余套。今年計劃統籌推進的3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成后,全區村庄生活污水處理率可達到70%以上,村庄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群眾飲水安全更有保障。

“一塘死水”變成村裡“網紅”

“十丈村塘畔路開,菜田花海水面栽﹔一轉污水化為寶,景美游客八方來……”近日,網紅小李和搭檔正在玉林市福綿鎮十丈村村口的池塘邊拍攝小視頻。“你知道嗎?十丈村可是新農村中的網紅啊!我們在這拍的視頻點擊率都很高,這池塘就是村裡的污水處理設施。”小李向記者“嘚瑟”時,“啪”的一聲,池塘裡躍出一條大魚,落到了美人蕉盛開的浮板上,小李順勢把浮板邊的網兜拉出水面,隻見一隻隻河蚌露了出來。

據十丈村第一書記陳桂春介紹,這片水質清澈的池塘既是處理村裡生活污水的地方,同時也是“自動旋轉的水上菜園子”“水面花海休閑廣場”“農村生態旅游休閑廣場”,不僅達到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的“零費用”,還能成為生態生產的盈利項目(如養魚、養蚌和養水生經濟植物)。同時,這套系統還嵌入十丈村“紅瓦黃磚”古民居特色,成為生態旅游科普基地和游客舉辦各類活動的平台,通過為游客提供有償生態旅游休閑服務,將農業和服務業有機融合,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資源化。

十丈村位於廣西重點流域南流江區域。在農村污水處理方面,重點治理環境敏感區、污染嚴重區和村庄密度較高、人口較多的地區,兼顧其他區域,梯度推進,優先解決農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環境問題,也是廣西的思路之一。

作為試點示范之一,十丈村村口原來的“一塘死水”,通過採用“自動旋轉矩陣立體浮法濕地”工藝,解決了生態塘水體的水動力結構失衡和水體溶解氧不足的問題。該工藝不僅淨化水體,同時逐步消減生態塘的污淤泥,對生態塘實施深度淨化,有效提高水體的透明度、水容量和景觀效果。黑臭水體搖身一變,成了旅游、觀光、教學、科普、聚會、休閑等的“聚寶盆”。

如今,十丈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已被生態環境部列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因地制宜治理農村污水

處理好農村生活污水,美化村容村貌,是鄉村振興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題之一。

廣西制定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基本實現對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掃一遍”的目標。全區農村無害化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一類縣達到95%以上、二類縣達到90%以上、三類縣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考核目標要求,廁所糞污后端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逐步鋪開,廁所糞污得到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大部分村屯基本實現“三有”,即有排污管、有排水溝、有生態處理池(塘)等簡易處理措施,村屯內生活污水亂排亂放情況得到有效管控,村屯環境明顯改善。

“從整體上看,廣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和短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廣西部分地區沒有因地制宜採用合理處理模式,簡單照搬城鎮污水處理做法,建設和運營成本較高,難以持續,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還比較缺乏。

針對這一現實情況,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統籌考慮標准體系建立方法、農村生態環境管理特點,從規劃、質量、監測、防治和管理等多個方面,逐步建立層次清晰的環境標准體系。同時,鼓勵各地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業面源管理研究,以區域環境質量達標為底線,一地一策,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力求實效,解決問題。

制定標准提供更多樣板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廣西各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雖“百花齊放”,但缺乏相對統一的治理標准。

最近,根據廣西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排放去向和人居環境改善需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按照分區分級、寬嚴相濟、回用優先、注重實效、便於監管等原則,分類確定控制指標和排放限值,制定了廣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地方標准,今年年內將正式出台。地方標准頒布實施后,將引導各地和相關治理企業加強污水處理技術模式與地方標准的銜接,倒逼各地逐漸採用生態化、資源化、低成本農村污水治理模式。

為取得實效,目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已組織人員對全區農村生活污水產生總量、比例構成、村庄污水無序排放、水體污染等現狀進行了調查。考慮城鄉統籌發展、經濟社會狀況、環境功能區劃和農村人口分布等因素,按照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思路,近期篩選了6種適合不同村庄規模、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地理位置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類型,為不同村庄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提供了參考模式。

“對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廣西還將持續培育一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示范村。”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隨著該項工作的扎實推進,如今廣西農村環境治理成效日益顯現,黑臭水體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魚翔淺底、水清岸綠的景象。(記者 余 鋒 通訊員 昌苗苗)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