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中標杆到“技術達人”

——記柳州供電段技術員姜新鬆

2020年08月02日22:48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姜新鬆對接觸網設備進行檢修。柳州供電段供圖
姜新鬆對接觸網設備進行檢修。柳州供電段供圖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柳州供電段柳州供電三車間技術員姜新鬆,雖然退伍已經17年,但是在工作生活中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總是透出著軍人特有的氣質。在部隊時,他政治思想過硬、軍事素質優良,由義務兵轉為一級士官。退伍來到鐵路工作,他苦心專研業務,戰高溫、抗嚴寒,保障接觸網供電安全,成為鐵路運輸安全的安全衛士。

“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與英國作家格拉德威爾表述“一萬小時定律”一樣,姜新鬆從鐵路“小白”變身為“防雷達人”的成長經歷漫長且艱辛。

2003年底,姜新鬆從部隊退伍到鐵路工作,由於身份與崗位的轉變,剛開始姜新鬆有些許不適應,但他沒有灰心喪氣,不懂理論知識他就找來《安規》《檢規》等業務書籍惡補。“姜新鬆來我這領取筆和筆記本的次數特別多,起初,我以為他浪費辦公用品,一次偶然的看到他書上、本子上工工整整的閱讀筆記,我才知道他是認真的人。”車間材料管理員韋業鵬說。

“以前當兵的時候搞拉練,一跑就是十幾公裡,干了電力工對設備不熟悉,我就背著包每天往線路所上跑。”姜新鬆記得,那個每天陪他翻山越嶺的背包有15公斤,裡面放著扳手砍刀等工具,走線路的同時還把設備維護一下,把侵限的雜草砍一砍。久而久之,他把管內的設備了然於心,隻要說出電杆號他都能說出對應的公裡標。

十年磨一劍。2013年,姜新鬆當上了來賓北接觸網工區工長,這代表他已經從鐵路“小白”轉變為技術“達人”,但是挑戰也隨之而來。姜新鬆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防雷。

廣西地處中國地勢第二階梯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兩廣丘陵西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現西北向東南傾斜。來賓地區的山地、丘陵佔總體地貌較多,所以雷雨天氣頻繁。前些年,每到雷雨季節,接觸網饋線跳閘、絕緣子被擊穿現象時有發生。

“我在來賓工區當工長的時候,一些防雷技術還不成熟。有時候一場雷雨天氣就能把五六個絕緣配件擊穿。既影響行車安全,又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維修。”姜新鬆回憶起曾經的工作困境說。

為了降低雷擊對設備的影響,姜新鬆組織成立專項攻關小組,對歷年來雷擊故障的形成原因進行討論分析,他發明了“7字型”避雷設備,並制定加裝避雷線的方案。得到上級部門的同意后,姜新鬆帶著同事們,連續通宵16天,完成了來賓北工區5.5公裡的避雷線試驗段安裝改造。從此以后,改造過的線路沒有發生1次因雷擊造成接觸網饋線跳閘故障。

由於效果顯著,姜新鬆發明的“7字型”避雷設備,以及加裝避雷線的經驗做法,在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的1880公裡高鐵線路上推廣運用。

姜新鬆不僅自己刻苦努力,他還樂於分享經驗,教書育人。他深知一個團隊的優秀,遠比一個人優秀要有價值。

2019年底,姜新鬆調到柳州供電三車間任技術員。柳州供電三車間管轄接觸網146公裡,另外有5座牽引變電站﹔車間共有干部職工79人,平均年齡33歲,青年職工達到80%左右。管轄線路長、設備多,職工隊伍年輕,思想動態活躍。面對新的工作崗位、新的工作環境、新的工作難題,姜新鬆想出妙招。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有進步就能得獎勵,得到獎勵又能促使大家積極工作。姜新鬆按照這個工作思路打開了一個良性循環的局面。他創造“競賽+建家”的模式,每周1次技術問答、每月1次技能比武,設立積分評優機制,將每次活動比賽成績相應折算成分數,在月末評出“學技練功”明星,給予表彰獎勵,極大提高了職工的參與熱情。

“姜哥在工作中對我要求非常嚴格,但在生活上又是和藹可親的,有時候真讓人不適應。”該段供電技術科王向陽說。

“當好帶頭人、把好設備關、練好真本領、管好小班子、帶好突擊隊、建好家文化”姜新鬆總結出一套“六好工作法”,在他的努力帶動下,車間走出了3名技術能手,6名工班長,5名高級技師,為全段輸送了一批青年技術骨干。

在部隊時,姜新鬆是優秀士兵。到鐵路工作后,陸續獲得全國鐵路勞動模范、全路優秀共產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王勇、景飛飛、張海鑫)

(責編:王勇、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