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技藝六十載 隻為一盞好茶

2020年07月31日10:07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水資源讓臨桂區境內多個鄉鎮都有野生茶樹生長,其中就包括宛田瑤族鄉。宛田瑤族鄉位於桂林市臨桂境內北隅,當地的碎紅茶制作工藝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而宛田瑤族鄉中江村的村民蘇賞妹則用半輩子時光專注於碎紅茶的制作,她用自己的雙手讓野生茶樹煥發出了新的魅力,也讓這項制茶技藝得以延續下來。

年少學習制茶至今已經六十載

近日,筆者在宛田瑤族鄉中江村見到了已經80歲的蘇賞妹,雖已至杖朝之年,但她精神抖擻,思緒清晰,談起與碎紅茶制作的緣分,她向筆者娓娓道來。

碎紅茶制作工藝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村裡的老人口口相傳,據說在清代光緒年間,一位農民因兵荒馬亂和遭受自然災害,被迫背井離鄉,攜帶家眷從湖南一路來到宛田高山上安家落戶,他們到高山森林中的野茶樹上採摘茶葉,制茶自飲。

“我從17歲的時候就學會做茶葉了,當時我們都需要爬上5米左右高的樹上採茶葉。”蘇賞妹回憶起最初的採茶時光說,解放后他們村裡的碎紅茶制作工藝發展得很快,有一段很輝煌的時間,那時候中江村漫山遍野都是野生茶樹,當地的宛田公社還辦了兩個茶葉加工廠,她就是加工廠中的一員。

蘇賞妹說,當時的茶葉在桂林很暢銷,每年產茶能有一萬多斤,以前他們隊裡的年輕人從早上七八點就出發到山裡採茶,因為是野生茶樹,所以需要開辟出一條山路,等採到中午太陽晒得發困肚子又餓,就會直接在樹上睡著。記得有幾次她還從樹上摔下來,但好在野生的茶樹有韌性,所以都沒有受傷。

后來,當時的公社解散,但蘇賞妹一直沒有忘記這個技藝,60多年來,一直自己採茶制茶,靠著自己日漸豐富的經驗和當年師傅教授的技藝,讓茶葉的品質不斷提升並且延續了下來。

從“粗制”到“精制”提升茶葉品質

“當年我們做茶的工序沒有現在的復雜,茶葉的口感和色澤都和現在的不一樣。”蘇賞妹說,以前那個年代所做的茶他們當地稱之為“六堡茶”,但其實是一種綠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等工序的,雖然也是用野生茶樹的葉子制成,但因為制作工藝的不同,所制成茶的品類也不一樣。

當年在公社制茶時,除了學會制作當時較為“粗制”的“六堡茶”外,蘇賞妹還向師傅學習了傳統的碎紅茶制作工藝。后來在自家制茶時,她就在之前的基礎上“精制”茶葉,不斷提升茶葉的品質,得到了如今的“中江紅茶”。

蘇賞妹介紹說,碎紅茶的制作基本分為五個步驟,首先就是採茶,每年的4月上旬,選擇生長在高山林中的野生茶樹嫩葉,採摘一芽兩葉或一芽三葉,“採茶也要講究經驗,除了確保每次採下的鮮葉嫩度、均度、淨度、新鮮度基本一致,還要判斷鮮葉的長度,然后再輕巧地摘下來。”

採茶回來后就要晾茶,將茶青從竹簸箕裡捧起,左右或前后抖撒,讓每一片嫩葉均勻蒸發水分。然后就到最費力氣的揉茶了,揉捻時左右手配合,一手揉一手攏,左右交替揉至茶條緊卷,茶汗溢出,所有茶葉卷起成團。蘇賞妹笑著說:“揉茶是最累的一個步驟,揉完茶葉下來,身上的衣服基本都會被汗濕。”

制作碎紅茶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發酵,利用熱發酵的方式,將茶胚放在竹簸箕裡壓緊,然后蓋上紗布,讓茶胚在自身的作用下發酵,發酵后的茶胚呈紅褐色並且散發出香味。最后就是烘茶,把發酵好的茶胚用鬆木明火烘干,直至水汽蒸發。蘇賞妹說,烘茶的時候如果火煙味重也會影響茶葉的香氣,所以控制火的大小是關鍵。

如今,村裡很多戶人家都會制茶,但是真正掌握碎紅茶制作技藝的隻有蘇賞妹。因為缺少經驗,很多人在嘗試做碎紅茶的時候往往在發酵那一步就失敗了。“茶葉的發酵要憑經驗,前段時間,有個村民就來我家‘訴苦’,因為他自己在家做茶時沒掌握好發酵時間導致茶葉發霉了,很可惜。”蘇賞妹說,發酵好的紅茶香氣扑鼻,滿屋都是茶葉的香氣,光是靠這股香氣,她就能判斷這個茶葉是否發酵完成了。

制作方式改變但傳承技藝不變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現在年輕一代文化意識和價值取向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年輕人不願學習碎紅茶制作方面的技術,傳統碎紅茶制作技藝的傳承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

現在蘇賞妹年事已高,早在之前,她就將碎紅茶的制茶技藝傳給了兒子秦榮勝。秦榮勝告訴筆者,從小他就看著母親在家裡制茶,他也很樂意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傳統的制茶技藝全程都需要手工去完成,產量較低,2019年村裡發展集體經濟,將紅茶作為了村裡的集體經濟產業,在蘇賞妹家附近建成了一個小茶廠。

筆者在蘇賞妹母子的帶領下來到了茶廠,看到茶廠內放置著一袋袋制好的成茶,因為碎紅茶的黃金制作時間只是4月至5月份,所以茶廠裡現在並沒有運作,但是可以看到,在茶廠內擺放著幾台制茶機器。秦榮勝介紹說,在不影響茶葉本身口感和香氣的基礎上,茶廠的這些機器代替了茶葉的手工制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制茶效率,同時也不用在制茶過程中擔心天氣原因導致茶葉的成品受到影響的問題。

隨后,秦榮勝打開一袋制好的茶葉,用開水沖泡開來,泡開的茶葉茶香四溢,聞起來有股蜜香味,看起來茶湯清澈紅亮,喝下去之后甘厚香醇茶味在口中彌漫開來,帶有絲絲甜味。蘇賞妹在一旁說,這個紅茶有提神醒腦、生津清熱、抗氧化、養胃護胃等功效,喝過的人都評價很好。

“前些年,家裡的親戚在去廣東工作時將茶葉帶了過去給大家分享,別人都問他這麼好喝的茶葉去哪買的。”秦榮勝說,之前茶葉都是自制自飲,現在雖然制作的方式改變了,但是茶的味道沒有改變。2019年,村裡還有人為了學習碎紅茶的制作工藝拜他為師,並且他和母親也多次開辦公益性培訓班,傳授碎紅茶制作工藝。

2020年年初,這項技藝也正式被評為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賞妹說,她作為碎紅茶制作工藝的第一代傳承人,能看到這個傳承了百年的技藝列為非遺,她感到很欣慰。她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了解和學習這項技藝,也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讓碎紅茶制作工藝成為文化的傳承,也讓這盞茶香傳播得更廣。(周子琪、楊浩)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