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披錦繡 幸福滿鄉村

南寧市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奔小康見聞

2020年07月30日09:00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田園披錦繡 幸福滿鄉村

村道邊一幢幢農家小院鱗次櫛比,色彩劃一的白牆灰瓦讓人賞心悅目,用百葉窗、婭王鼓等圖案裝飾,又融入“那”文化元素……7月2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道團走進南寧市隆安縣那桐鎮定江村定典屯,記者們被當地優美的人居環境與濃郁的壯鄉特色深深吸引。

更讓大家感受深刻的是該縣“產村互動、農旅融合”的模式日益成熟,給老百姓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在金福公司工作的村民盧桂蓮說:“家門口就能上班、土地流轉有收益,加上老公搞養殖,算下來,我們家年收入近20萬元呢!”

這樣喜人變化的地方在南寧市層出不窮,究其原因源自近年來該市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該市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扎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並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確保高標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伏天,上林縣喬賢鎮綠浪村,油茶林宛如千層綠浪。自打響脫貧攻堅戰后,當地因地制宜,從原有傳統種植業油茶產業上下功夫、拓思路,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

“我們村建起油茶產業扶貧示范園,就像綠色銀行,年年有收益,大大提升了脫貧攻堅質量。”綠浪村脫貧攻堅指導員石曉霏向記者介紹,與示范園配套的,村裡還投入324.92萬元建設油茶榨油坊,年產成品油6500多公斤,產值達100萬元以上,為當地脫貧攻堅助力加“油”。以油茶產業為依托,該村去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36萬元以上,貧困發生率降至0.88%,實現了整村摘帽。

這是南寧通過產業扶貧帶貧減貧的作用不斷提升、有力推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縮影。近年來,該市不斷完善產業扶貧機制,目前,全市共建成貧困村扶貧產業示范園429個,縣區“5+2”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0%以上,實現所有貧困村均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產業示范基地覆蓋,帶動貧困戶3.44萬戶增加收入。

隨著馬山、隆安、上林三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摘帽,該市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43%。當前,該市把工作重點聚焦在提升脫貧攻堅質量、鞏固成效,努力實現剩余貧困人口1.88萬人脫貧,3個貧困村摘帽。

今年以來,該市繼續堅持盡銳出戰、全員下沉,全力打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四大戰役”,如目前已完成2020年教育線控輟保學責任狀逐級簽訂,全市共計為16.71萬名困難學生發放春季學期生活費補助資金7906萬元,發放進度居全區首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醫療保障594475人,參保率99.08%,家庭醫生簽約率99.99%﹔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已開工528戶、竣工411戶,開工率和竣工率分別為100%、77.84%﹔計劃總投資11.75億元實施24個農村集中連片供水項目,1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

生動詮釋新時代幸福鄉村

最近一段時間,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三甲屯的不少民宿迎來了一撥又一撥體驗攀岩的游客,村民們忙得不可開交。

“靠山吃山”。依托天然的岩壁和綠水青山,當地找對了發展路子,用體育做杠杆,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的金山銀山。

“國家首個攀岩特色體育小鎮落戶,我們這裡已成為國內外愛好者心中的攀岩勝地。”羊山村村支書李振立說起以攀岩運動為核心的新產業直接撬動村裡貧困人口增收和就業,話語中透露著滿滿的自豪感。

羊山村所在的古零鎮,近年來也在市住建部門的指導下,創建起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目前已通過驗收,成為鄉土特色突出、傳統文化傳承、生態環境優良、特色產業發展的宜居、宜業、宜游的小城鎮。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推動高質量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重要內涵。近年來,南寧建設江南區江西鎮、馬山縣古零鎮2個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認定橫縣陶圩鎮等7個鄉鎮為市級生態宜居特色小(城)鎮,賓陽縣中華鎮新塘村委大庄村等10個村屯為市級生態宜居(鄉村振興)綜合示范村。通過這些示范帶動,加快補齊補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發展條件,促進城鄉民生事業均衡發展。

今年以來,該市還大力籌措“幸福鄉村”活動資金,重點實施環境秀美、生活甜美、鄉村和美為主要內容的“三美”專項活動,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讓群眾更好共享發展成果

來到賓陽縣陳平鎮名山村,這裡群山環抱、溪流潺潺,上千畝梅樹郁郁蔥蔥。據介紹,每年梅開季節,這裡都有10多萬游客前來觀光。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該村近年來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規模效應,並將分到農民手上的4000多畝林地與公司合作開發,依托山地資源打造特色旅游產業,逐步形成以“民宿+文化”“民宿+休閑觀光旅游”為主題的休閑鄉村旅游模式,讓“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

如今,南寧搭建農村改革政策制度框架,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開展村庄規劃建設,初步完成市轄區村庄布局專項研究成果編制﹔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三農金融服務室”覆蓋面達到100%,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聚焦關鍵環節,該市加強系統集成,放大綜合效應,努力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經驗模式,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活力。

與此同時,通過深入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推行“雙培雙帶雙促”脫貧帶頭人培育模式等,一個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強起來了,以黨建引領促鄉村治理水平提升。今年以來,全市1559個村(含農村社區)全部完成集體經濟收入達5萬元以上的任務。截至目前,獲命名自治區星級農村基層黨組織達613個。

南寧還大力推進自治、法治、德治協同發力,深入開展鄉村治理示范創建,打造了賓陽縣古辣鎮馬界村、隆安縣那桐鎮定江村、興寧區三塘鎮圍村等全國鄉村治理樣板示范村。(記者 喬曉瑩)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