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繪就綠水藍天新畫卷

2020年07月26日09:21  來源:南寧雲—南寧日報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繪就綠水藍天新畫卷

——南寧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近年來,南寧市圍繞“治水、建城、為民”城市工作主線,不斷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圖為百裡秀美邕江“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景象。記者黃維業攝

從秀麗的邕江兩岸到林木青翠的青秀山,天藍水碧,青山蔥郁﹔從熱鬧市區到廣袤鄉村,綠浪滾滾,風光如畫。

綠色是南寧的生態底色,如今,“天藍、地綠、水清”已經成為南寧市民引以為傲的寶貴資源。

今年以來,南寧市堅持“治水、建城、為民”的城市工作主線,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以協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主線,實施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精心守護“南寧藍”

行走在南寧的大街小巷,碧空如洗,綠意濃濃,風清氣爽,市民或駐足樹下閑談,或在廣場上翩翩起舞。

“環境好,生活好,心情就好,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幸福!”家住民生路的居民張敏感慨。

如今,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南寧藍”保持常態,市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南寧市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91.2%,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是全區六個連續三年穩定達標的城市之一。今年上半年,南寧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8.4%,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PM10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今年6月,南寧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100%,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13,較去年同期改善12.3%。

空氣質量的改善,得益於南寧市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有效措施。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南寧市先后實施“集中整治年”“鞏固提升年”“制度建設年”“精細化管理年”活動,強化城市揚塵綜合治理,加強秸稈露天禁燒管控,嚴管煙花爆竹禁燃限放,加強工業污染源監管,積極應對污染天氣,精心守護“南寧藍”。

夏季臭氧污染問題與秋冬季的PM2.5污染是阻礙大氣治理的“兩座大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韋好鵬介紹,為遏制臭氧污染,南寧市部署開展“六大攻堅”行動,即揚塵治理攻堅、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機動車尾氣治理攻堅、非道路移動機械治理攻堅、秸稈禁燒治理攻堅和餐飲油煙治理攻堅。強化工業源污染管控,強化移動源污染管控,強化社會面源污染管控,強化監測評估和監督檢查,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守護“南寧藍”共同努力。

狠下功夫治“黑臭”

漫步在民歌湖沿岸,宜人美景吸引眾多市民拍照打卡,然而在2015年,民歌湖的上游竹排江還是一條“納污河”,直接影響民歌湖水質。

南寧市排查了竹排江的污染源頭,利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開展竹排江黑臭水體全流域全要素系統治理,並啟動了一系列工程建設。

經過治理,竹排江由昔日黑臭小河溝變成了今天的清渠,其治理經驗於今年入選全國黑臭水體治理典型案例,為黑臭水體治理提供了“南寧經驗”。

由臟變清,在南寧市,越來越多的水體、河道正在經歷相同的蛻變,這背后體現的是市委、市政府在黑臭水體治理上的鍥而不舍。

黑臭水體治理是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寧市按照“治水、建城、為民”的城市工作主線,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長制久清”全流域系統治理思路,組織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攻堅戰”,不斷補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推進內河水質達標率不斷提高,呈現逐年向好發展態勢。

今年以來,南寧市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1—5月,按均值評價,國家、自治區考核南寧市的河流監測斷面及大王灘、西津水庫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三類)比例為100%。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市內河處黨組書記吳智表示,南寧市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扎實推進污水處理廠、排污管網、河道沿岸排污口的建設和改造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統籌協調、主動靠前服務,精准指導,加快推進水環境治理各項項目固投任務和工程建設,全力做好第一輪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等工作,以良好成績創建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打好打贏淨土持久戰

土壤環境安全關系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安全,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今年,南寧市全面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快推進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截至5月底,共完成了近76.6萬畝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任務。全面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截至目前南寧市已完成第一階段共163個地塊的基礎信息調查採集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陳莉表示,為切實保障人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今年將嚴格按照土壤法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土十條”部署,繼續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堅決遏制土壤污染事故發生為底線目標,扎實推進淨土保衛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土壤環境質量調查,開展農用地安全利用﹔控源減污,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嚴格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制度,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切實保障土壤環境質量安全。 (記者 尹海明)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