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就業發展產業確保全縣如期脫貧

廣西三江: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記者 龐革平 李縱

2020年07月20日12:48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地處雲貴高原邊緣,桂、湘、黔三省(區)交界處,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因潯江、榕江、融江三江匯流而得名。三江交匯,山水相映,廣西三江縣風景秀麗卻發展滯后。“過去,大家戲稱我們是‘省尾’‘市尾’,正是因為我們交通不便,發展滯后,貧困發生率高。”廣西三江縣委書記鄺驅說。

廣西三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2015年精准識別后全縣有貧困村98個,貧困人口21709戶92406人,貧困發生率為25.22%。“2016-2019年全縣減貧20804戶90790人,貧困發生率降低至1.99%。目前,全縣剩余1858戶6931人貧困人口尚未脫貧、27個貧困村尚未摘帽,這是今年必須啃下的硬骨頭。”鄺驅說,作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明確的52個挂牌督戰縣之一,確保未脫貧戶如期脫貧和已脫貧戶不返貧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穩就業,促脫貧

“沒想到我也有一天能在家門口上班,從我家到車間走路十幾分鐘就到了,不想走路還有公共汽車,很方便。”一邊忙碌著手裡的活計,包竹青一邊笑著對記者說。

自打從老家山溝溝裡搬到三江縣南站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包竹青臉上的笑容就一天天多了起來。“過去隻能守著一畝三分地在家裡帶小孩,別說掙錢了,連自己吃都不夠。”從過去的木板樓,到現在的新樓房,還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頭頂上貧困戶的帽子也去年也摘掉了,包竹青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目前我們公司和包竹青情況差不多的員工還有一百多個,按計件工資一個月能拿3500元左右,疫情期間在家裡也可以做。”廣西聚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錦祥說,作為南站社區安置點配套的扶貧生態產業園引進企業,該公司的員工都是來自南站社區的搬遷貧困戶。“復產復工進度加快,我們還有200個用工缺口,正在招聘。”

一排排嶄新的樓房,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這裡是廣西三江縣南站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作為全廣西第三大規模的安置點,這是一個新增的2萬多貧困人口聚居區。“穩定就業可以說是這2萬多人脫貧且不返貧的關鍵。”南站社區第一書記吳海源說。扶貧生態產業園完全運行后可為搬遷戶勞動力提供1000個以上就業崗位。

“此外,我們依托全縣的茶葉產業的發展優勢,在南站社區附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建設萬畝茶園扶貧產業園,規劃面積10356畝,總投資1.2億元,集茶葉油茶種植、生產、度假休閑於一體的超大型茶旅文化旅游綜合體,從長遠考慮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吳海源說。

“我從2018年6月份搬過來后就在這邊務工,每天150元左右的收入。”搬遷戶王善軍說,他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開墾山地建設茶園,“每天一早就和一幫工友們一起坐車過來,忙活一天后准點下班,很辛苦但也很充實。”

目前,產業園建設聘請搬遷戶到茶園務工,今年以來共安排固定用工貧困戶787人,累計務工8690人次。達產后按戶均1-2畝茶園的分配標准將茶園分配給搬遷貧困戶貧困戶並由合作社統一管護,產業園全部建成后可解決5000戶貧困戶2萬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通過開拓“外出就業+就近就業+自主創業”多重渠道,三江縣針對解決搬遷戶勞動力就業創建的后續就業扶持體系初步形成。截止4月底,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6119戶中,無勞動能力168戶已全部享受低保兜底政策,有勞動能力5951戶14970人中,已落實一戶一就業5691戶11300人,未實現就業正在核實就業意願和推送崗位260戶。

穩產業,促發展

入駐茶商、茶葉交易量降幅均大於30%,茶青、茶葉價格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30%……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因消費市場低迷、流通不暢等因素影響,三江縣茶企、茶農收入受到很大影響。

“三江縣所處經緯度被國際公認為‘黃金產茶區’,茶葉產業作為三江縣的扶貧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主要經濟來源。”鄺驅介紹,全縣有6.5萬農戶種茶,從業人員25萬人,覆蓋貧困戶總數的75%以上,茶葉產業覆蓋全縣98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茶葉1畝以上(含)的覆蓋率為63.07%、覆蓋貧困戶16286戶。2019年干茶產量14593噸,產值16億元,農民茶葉人均收入4326元。

“作為全縣脫貧攻堅挂牌作戰第一責任人,可以說穩定茶葉產業發展是我的第一要務。”鄺驅說。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茶葉流通工作,促進全縣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三江縣印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春茶生產流通政策措施工作方案》,通過貸款貼息和產銷獎勵等辦法,積極應對目前侗鄉茶葉市場的困境,激活三江茶業“產銷鏈”。

“根據方案我們整合市縣激勵資金1000多萬元,扶持本縣獲得SC認証的茶葉企業、持有三江茶葉採購証的茶商,用於扶持茶葉企業貸款貼息、復工復產、茶青收購、茶葉加工等流通環節。”三江農業農村局局長潘玉萍介紹。

攤青、殺青、冷卻、揉捻、解塊……在三江春茶廠,機器轟鳴、人員穿梭,忙碌的制茶場景映入筆者眼帘。“激勵資金給企業注入了活水,廠裡馬力全開,主要生產綠茶和白茶,每天晚上都燈火通明,茶廠活了,茶農自然活了。”茶廠負責人蔡月琴說。

“目前三江已復工復產的大小茶葉企業達160多家,每天加工干茶24萬公斤,干茶訂單數達1850噸﹔線上銷售干茶500噸,銷售額7500萬。”潘玉萍說。

而從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下派到該縣老堡鄉老巴村任第一書記的莫艾,也通過自己的努力開辟茶葉銷售新渠道。為了提高本村茶葉的價值,莫艾成功創建老巴茶葉示范園,爭取並落實200萬元建設茶葉加工廠,在后盾單位的幫扶下,老巴村的“明前綠茶”申請並獲得香港STC優質“正”印,成為廣西三江縣第一家、廣西第四家獲此質量標准認証的茶葉產品。目前,老巴村的茶葉產品廣告出現在廣西開往香港的動車上,拓寬了村裡茶葉的銷路。

多種經營,為老巴村插上了脫貧摘帽的翅膀。如今,全村茶葉每戶年均收入2萬多元,中藥材每畝收入1萬多元。

穩產業的基礎上還要提質增效。

4月20日至28日,受江蘇張家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邀請,茶學博士、八協紅品牌創始人李嘉雄一行,時隔近一年后再次來到獨峒鎮八協村指導茶葉種植。

“過去我採茶都是從早採到晚,從去年開始一天分兩次採,上午下午各一次,這樣可以保持茶葉的鮮度。”八協村貧困戶梁福更說,正是李博士傳授的這並不深奧的小訣竅,卻讓他的茶葉品質大大提升。“此外還有一些茶葉種植技巧,也極大提升了茶葉品質,以前10元一斤的茶葉如今能賣15元。”

好品質鑄就品牌,李嘉雄去年制作的八協紅茶獲得業內比賽的金獎,給八協村全村茶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大家別著急,今年秋天我還得再來,跟大伙一起熬熬夜、做做茶,保証讓你們的口袋鼓起來。”李嘉雄所到之處,村民都把他團團圍住,他承諾從八協村開始,逐漸提升整個獨峒茶葉的品質,提升茶葉的價值,讓每戶茶農都能脫貧致富。

對口幫扶拉動消費扶貧

“茶廠建得怎麼樣了?村屯路預計什麼時候通?產業這一塊發展得怎麼樣?”作為廣西三江深度貧困村良口鄉孟龍村的挂點領導,縣委副書記、縣長蘭美清幾乎每周都要到村裡看看,詳細了解孟龍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情況。與干部群眾共同商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屯級路、路燈亮化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村裡形成“大扶貧”氛圍。走訪入戶,與貧困戶親切交談,和他們共商脫貧之策,由“輸血”功能轉為“造血”功能。孟龍村的“茶葉加工廠+扶貧微車間”集體經濟綜合樓也正在加快速度建設中,該項目投入150萬元,佔地面積為600多平方米,投入使用后不僅增強村民發展茶葉產業的信心,壯大特色產業,還可以帶動部分村民“足不出戶”,實現家門口增收,確保如期脫貧摘帽,打贏脫貧攻堅戰。

5月,陽光普照、天氣漸熱,走進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美村紅薯產業基地,基地裡的紅薯苗已長出了嫩綠的枝芽,長勢喜人。歸美村第一書記曹建聯看著滿園的紅薯苗信心滿滿地說:“今年我們計劃發展紅薯種植380多畝,其中貧困戶種植240多畝,等紅薯加工產建好了,紅薯產業效益會更高,歸美村實現脫貧摘帽指日可待。”

歸美村距離鄉人民政府所在地21公裡,平均海拔800米。交通不方便,海拔高,氣候冷,旱田多,受限於自然條件,歸美村產業一直發展不起來,村裡沒有一個主導產業。2015年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達347戶1534人,貧困發生率31.77%,至今仍未脫貧。

“以前,我們村種的紅薯基本只是拿來喂豬,也不曾想能把它發展成一個脫貧致富的產業。”歸美村委主任陸文明說。由於偏遠,加上沒有銷路,村民大多自產自用,缺乏種植熱情,產業薄弱是歸美村實現脫貧摘帽的一大難題。

“去年深圳出入境邊檢總站在我們村購買了2000斤紅薯,1000多斤土豆等。今年又和村裡下了茶葉大訂單,收購全村所有農戶的茶葉,極大調動了群眾種植的積極性。”歸美村黨支書陸通華說。2019年,國家移民管理局結對幫扶三江,安排深圳出入境邊檢總站聯系歸美村。為了幫助歸美村發展產業,激發群眾種植積極性,深圳出入境邊檢總站以消費扶貧為抓手,通過消費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產業。

“今年,我已經種植了2畝的紅薯,每畝產量有千斤,平時紅薯苗還可以用來喂豬。”歸美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龍啟明說。因為妻子患病,家裡勞動力就他一人,2015年被識別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龍啟明不僅實現脫貧摘帽,還當起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帶動4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紅薯苗養豬,紅薯賣錢”成了他的脫貧秘訣。

看到產品有了銷路,村民紛紛響應號召,積極發展產業,2018年全村新增種植高效油茶僅88畝,2019年新種植高效增到564畝﹔茶葉也由原來的幾十畝發展到現在的300多畝。2020年紅薯規模化種植達300多畝。如今貧瘠的山村逐漸向產業大村發展,歸美村也在脫貧路上加快了步伐。

像歸美村一樣,三江許多貧困村農產品銷路窄,產業效益不高,增產不增收問題突出,無法提高貧困戶收入。針對三江本地茶葉、油茶、小土豆等農產品銷路問題,國家移民管理局對症下藥,完善產銷對接,發動所屬35個邊檢總站級單位通過內部購買、外部幫銷、成立合作社直接參與生產、引進企業投資帶動等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產銷關系,根據需求下好訂單,搭建銷售平台。

產銷對接,農產品滯銷問題得到解決。截止到4月25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系統通過自購、聯系地方企業和友好單位等多種方式,幫助廣西三江銷售茶葉、茶油、大米、干筍、香菇等農特產品10萬余斤2400余萬元。截至3月底,三江春茶茶青收購價格由2月下旬的5至6元/斤上升至15元左右/斤,基本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