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蠶農在產業園內給小蠶喂食桑葉。韋睿攝
近年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水源鎮上南社區通過打造桑蠶產業園,引進桑蠶養殖專業合作社進駐,為社區桑蠶產業規范高效發展搭建了優質平台,實現穩增收。
桑蠶產業是上南社區的特色產業,也是支柱產業。過去,該社區桑蠶產業發展比較落后,特別是人蠶混養情況普遍,蠶病多發,蠶農收入不穩定,導致桑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十分突出。
2019年,上南社區利用自治區政協挂點幫扶扶貧資金和粵桂幫扶資金共200萬元投入村集體經濟,建成了上南社區桑蠶養殖扶貧產業園。園區共建有連片標准化蠶房20間,小蠶育蠶房2間,配套農具房1間,並採取“產業園+合作社+貧困戶”運營模式,促進省力化設備及防病新技術的推廣和實施,提高蠶農養蠶成功率。據了解,產業園每間標准蠶房能養殖一張蠶蟻,每年每間預計產生近2萬多元收益,產業園每年預計可產生40多萬元收益,帶動19戶貧困戶實現脫貧穩定增收。
譚少女是上南社區上圩屯建檔立卡貧困戶,依靠發展桑蠶特色產業在2018年順利實現了脫貧。“以前我在家裡養蠶,半張蠶最多也就得九十斤左右。”譚少女告訴記者,自從她入駐產業園標准蠶房養蠶之后,養殖環境得到了改善,養殖技術也得到了提高。今年她的鮮繭產量與往年相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在第四批蠶繭上市的時候她養的半張蠶能產出140斤的鮮繭。
“下一步,我們產業園計劃每一年換一批貧困戶入駐,把我們的貧困戶都培養成種桑養蠶能手,帶動他們脫貧增收致富。 ”上南社區包村組長陸健虎表示。(韋睿、覃瀟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