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縣創文明村鎮育文明新風

2020年06月23日17:32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為進一步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近年來,田林縣全面開展了區級、市級、縣級文明村和文明鄉鎮創建活動,在創建工作中,田林縣把文明村鎮創建與鄉村振興計劃緊密結合,以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為著力點,以農民增收致富為出發點,以淳民風、棄陋習、提素質為落腳點,全面掀起文明村鎮創建新高潮。

完善工作機制,促進創建活動整體推進。以培育新農民、形成新風尚、拓展新陣地、建設新文化、創造新環境等為工作內容,把文明村鎮創建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農民致富步伐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機構,充實壯大創建隊伍,確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認真落實中央及區、市工作部署,扎實深入地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活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廣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農村改院、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工作,推動村庄美化、環境淨化。

加強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要求、分階段實施、按能力建新、有重點改舊、全方位整治”的要求,以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建設為重點,以體現文化內涵、反映地方特色、突出配套產業為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鄉村發展規劃。繼續加快農村交通、水利、通訊、電力、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危房改造,不斷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硬件基礎。組織實施“五好”(民主管理好,鄉風文明好,村鎮文化好,村容村貌好,農民生活好)、“五通”(通路、通水、通電話、通寬帶、通物流)、“五改”(改院、改廚、改水、改廁、改圈)、“五化”(綠化、美化、硬化、亮化、有序化)、“五有”(有文化體育場地,有農家書屋,有文藝隊伍,有活動經費)為載體的“五村”建設示范工程,大力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

加強村民教育,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鄉村文化綜合服務站(室)、農民講堂、農家書屋、文體廣場等資源,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教育,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經常性形勢政策教育,引導農民更好地認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精神力量。以培養新農民、培育新風尚作為重要目標,廣泛普及優生優育、衛生保健知識,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依托產業發展,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前的培訓,促進農民素質提高。引導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努力培養造就一批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

完善陣地建設,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採取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政府投入、以獎代補等形式,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支持文化廣場、戲台建設,扶持農村業余劇團發展,開展文藝演出、體育健身、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使農民在參與中抒發情感、愉悅身心。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文化娛樂、體育競技比賽等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深化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送歡樂下基層、移風易俗等活動,不斷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

推動移風易俗,孕育文明鄉風新貌。以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活動為契機。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道德評議會等民間組織作用,引導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鄉風文明。深入開展農村酒席濫辦、亂辦治理,切實減輕老百姓經濟負擔,為脫貧攻堅打好堅實基礎。廣泛開展好婆媳、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積極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評選推薦活動,樹立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典范。把“星級文明戶”創評作為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抓手,作為農戶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加以推進,帶動農村社會風氣整體好轉。

通過創建,截至目前,田林縣已成功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鎮118個,佔全部村鎮的71.5%,鄉風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冉俊彪)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