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以彬:帶領瑤寨鄉親繪就脫貧藍圖

2020年06月05日01:09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溝壑縱橫,山高地陡,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老堡鄉曲村坐落在海拔1480米的白雲山半山腰,距三江縣城62公裡,通村的公路從山腳盤旋到山頂,這是鄧以彬已經駐村生活了2年的小山村。

曲村是典型的高山瑤寨,常年雲霧繚繞,森林茂盛,以前這裡除了一片連著一片的山林,幾乎沒有什麼成規模的產業,經濟發展落后。全村總戶數為251戶10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83戶840人,貧困發生率76.9%,是三江深度貧困村之一。

2018年3月,鄧以彬被派駐曲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從此開啟了他別樣的生活。

圖為鄧以彬(右一)帶領工作隊員幫助貧困戶採摘高山雲耳。三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本日記,書盡駐村冷暖情

走進鄧以彬的辦公室,辦公桌上文件堆滿卻是擺放整齊,幾本駐村工作日記也擺放在顯眼的地方。征得他的同意,翻開了他的筆記本,裡面密密麻麻、工工整整記滿了駐村生活的點點滴滴。

駐村工作“五味雜陳”。初到曲村,鄧以彬帶著滿腔熱血,一頭扎進曲村的扶貧工作中去。一心想馬上啃下這塊“硬骨頭”,但立即被澆了冷水。誤解和委屈隨之而來,他隻有默默承受,基層的工作與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這個年輕的小伙偷偷落淚。他在日記著:“花了這麼多心血,卻是如此下場,我拉下一樓卷閘門,嚎啕大哭。哭完后,立即要收好情緒好好反省,把剩余工作做好……”

挫折是難免的,工作還是要繼續。該如何幫助曲村脫貧摘帽,產業是關鍵。為了幫助曲村拓寬銷路,他積極聯系后盾單位,聯系愛心企業……努力將曲村農副產品推出大山。

“5月28日,一早,通過朋友圈和相關關系,利用微信、電話聯系土豆收購事宜…到貧困戶湯文偉、湯金德、陳文武等家裡調研土豆品相和品質,指導貧困戶進行分類。”

“6月7日……一直忙到凌晨2點,才挑選完(土豆),請幾個青年吃米粉后,洗澡,寫日記,到3點半了,早上6點又要送貨。”

“8月27日……中午,出發到中藥批發市場,走訪了解藥材批發商收購鉤藤意願,查看鉤藤各項標准……晚上回村。”

鄧以彬的部分駐村工作日記

一頁頁紙生動記錄了他對曲村的付出。為了曲村的發展,他盡心盡責,隻要能想到的方法,他都嘗試去做。通過朋友圈、工作群拼單售賣,自駕三輪車拉貨到三江縣城飯店推銷等。白天組織村民分類挑揀農副產品、洽談訂單、按訂單打包,送到縣城寄送,晚上披星戴月、摸黑渡江回村整理,在他的努力下,曲村的產品有了銷路,村民創增收,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土豆書記”。2019年曲村完成44戶167人脫貧摘帽任務,貧困發生率降到1.08%,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一根拐杖,踏平扶貧坎坷路

曲村受限於自然條件,交通不方便,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鄧以彬回憶,初到曲村的時候,曲村很多小巷、小路未硬化,青苔多,路滑。“這是前任書記送給我的拐杖,山裡路不好走,有拐杖是為了雨天好入戶,驗收產業好走山路。”鄧以彬指著他的扶貧拐杖說。

這是一根很平常的拐杖,被握得發亮。但對於鄧以彬來說意義非凡,這是相當於一根接力棒、鞭笞棒,陪伴他進村入戶開展扶貧工作,時刻提醒他距離目標還是很遠,還要加把勁。

來到曲村后,面對薄弱基礎設施,他第一件事就是要想辦法把村裡巷道硬化,讓群眾出行方便。小拐杖也陪著他度過難忘的時刻,走村串寨,測量規劃村屯道路,入戶宣傳協商用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8年7月建成曲村下曲屯寨頭村屯道路630米,2018年9月落實硬化曲村下曲屯新村至金貴路4.3公裡,2019年2月建設曲村上曲屯下寨村屯道路610米,2019年5月建設曲村上曲屯寨頭至消防池村屯道路100米,2019年10月建設曲村湯雄周至湯萬榮入戶路200米……路越來越寬,也越好越多。

曲村山路陡,每次和村民去驗收產業項目,鄧以彬總帶著他的扶貧拐杖。村委副主任湯萬發對他說:“鄧書記,山路難走,總帶著拐杖不是事,我們要努力爭取開通產業路呀。”這也牽動鄧以彬的心。通過各方努力,2019年8月,上曲至馬拐塘16.7公裡的產業路開工,產業路覆蓋油茶600畝,杉木近萬畝,目前已完成建設9公裡,剩余的7.7公裡還在施工。

“產業路建設好了,村民的激情上來了。”村委副主任湯萬發說。2020年復工復產工作中,曲村打造了12畝高山小土豆種苗基地﹔種植23000棒高山雲霧富硒黑木耳﹔種植近100畝茶葉﹔開展油茶品改備耕283畝 。

2019年,在國家移民管理局和廣西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幫扶支持下,曲村完成亮化工程195盞太陽能燈。如今路好了,燈亮了,這根拐杖也光榮“退休”了。

一張“藍圖”,繪就曲村新面貌

鄧以彬是瑤族小伙,瑤哥進瑤寨,優勢大,和村民交流更親切,村民大小事都找他幫忙。但剛到曲村的鄧以彬也遇到了難題,人生地不熟,每次入戶開展工作總需要有人帶,長久這也不是辦法。該怎麼辦,鄧以彬靈光一閃,何不描繪一張地圖呢。說干就干,鄧以彬開始著手描繪曲村地圖,一邊入戶走訪了解群眾的生活情況,一邊沿著路線定點、定位置標注農戶的戶主姓名、房子結構形狀等簡筆地圖,並將已認識的農戶或地名加入備注。晚上,回到村部時描繪當天入戶的路線圖,並記錄當天入戶遇到的問題及貧困戶反映的情況,不斷增強地圖的記憶。終於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鄧以彬繪制成了曲村群眾住房分布圖。

繪制好的地圖給大家入戶開展工作帶來了方便,可以直接通過地圖查找需要走訪的農戶位置。雖然比以前方便多了,但是也還是存在不足,一次鄧以彬和工作隊員們想去走訪危房改造戶,有地圖還是不行,還得去找危房改造名單來與地圖一一對上,也還是很麻煩。此時,鄧以彬就想何不把這些特殊戶直接在圖上標出來,於是鄧以彬用閑余時間又重新繪制了新的地圖,地圖上用紅旗標出未脫貧戶,用三角形標出危改戶用,用五角星標出因病致貧戶……一幅完整的曲村扶貧作戰圖橫空出世。從此,在走訪重點戶時,路線更加清晰,開展工作更有重點,更有針對性。此圖也成了曲村發展的“藍圖”。

圖為鄧以彬與村兩委干部幫助貧困戶把農產品帶到柳州展銷售賣。三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鄧書記是一位工作認真、細心、敢做敢擔的好同志。”曲村村委主任陳海輝如是評價。在鄧以彬的帶領下曲村已經完成138戶村民危房改造,建成停車場3個,擋土牆19面,全村的人飲提升工程……讓貧困群眾住得安穩。

“人跟著心走,心跟著黨走,永遠不會迷路。”鄧以彬如是說。(蘭澤兵)

(責編:吳明江、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