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切實推進搬遷戶就業創業扶持

2020年05月26日21:09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在易地扶貧搬遷點苗家小鎮宏欣電子加工有限公司的車間,工人們正在有序地組裝電子配件,每一名員工都在有條不紊地做著手頭的工作。該車間是苗家小鎮易地扶貧點的扶貧車間,吸納了50多名易地扶貧搬遷點的貧困群眾就業。

就業幫扶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幫助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的重要舉措。融水突出抓好“四個精准”,通過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公益性崗位開發、粵桂扶貧協作、加強勞務輸出等多舉措,切實推進搬遷戶就業創業扶持,努力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以前,不少貧困戶因為就業難而產生畏難情緒,“等靠要”思想嚴重,而如今,依靠扶貧車間就業,激發了他們的脫貧信心,為很多留守孩子留住了爸爸媽媽。

融水大浪鎮大德村豐田屯的陸培燕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由於居住的村子有遭受山體滑坡的危險,他們一家於2019年底搬遷到了苗家小鎮,開始了在縣城裡的新生活。但是年幼的小孩、年邁的長輩、體弱的兄長,都讓陸培燕夫妻二人無法安心外出打工,怎樣才能在照顧家人的同時還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這個7口之家最大的難題。

搬遷到苗家小鎮后,通過社區人員的介紹和幫助,陸培燕在苗家小鎮的宏欣電子加工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經過一個月的培訓之后,陸培燕開始逐漸適應了車間的工作節奏。在她看來,做得多就賺得多,隻要人勤快一些,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

“我和我丈夫都不能外出務工,家裡離不開人,搬遷到苗家小鎮這裡住以后,是社區的樓長介紹安排我來這裡干活的,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可以用來補貼家用。” 陸培燕說。

除了鼓勵群眾就近就業、就近創業,對部分特殊的貧困群眾,社區還開發設置了非固定性扶貧公益性崗位,讓部分沒有外出務工能力、家庭特殊的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就業有收入。

從三防鎮拉川村大市屯搬遷到苗家小鎮的韋世貞,是一名今年4月份新上崗的扶貧公益性崗位人員。自從2018年搬到苗家小鎮之后,為了照顧行動不便的妻子,他一直沒有穩定的收入。

苗家小鎮的社區工作人員根據韋世貞的就業意願和崗位需求,建議他競聘社區扶貧公益性崗網格管理員,負責收集易扶戶的就業信息,做好動態管理、樓道的衛生、治安管理和鄰裡團結的網格化工作。這樣一來他既能隨時回家照顧家庭,同時又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加上按照政策領取到的低保補助,韋世貞一家的生活終於不再像以前那麼艱難了。

“現在我主要是沒辦法出去打工,家裡面老婆殘疾、孩子又小,生活又困難,還好政府給了個低保,支書和第一書記在了解了我們的情況后,叫我去做網格工作來補貼點家用,一個月有1000多塊錢。網格工作時間很靈活,我可以抽時間回來做家務、看顧我妻子。”韋世貞說。

通過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既解決了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公共項目、社區事務處理、治安協理、文化宣傳等事情,又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2019年,苗家小鎮社區一直把社區的后續扶持工作主要放在就業方面,對貧困戶進行就業意願調查后,發現大部分貧困戶的就業技能水平較低,於是苗家小鎮立即廣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針對電工、叉車、美容美發、廚師等行業技能,讓貧困戶能掌握更高的勞動技能,去參加市場就業。

“我們四月份進行了一次就業方面的數據統計,我們這1600多戶實現了就業人口2500多人,除開一些特殊戶之外,已經基本實現了一戶一人就業的目標,下一步我們打算繼續開展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苗家小鎮第一書記何國棟說道。

近年來,融水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的思路,把就業“扶貧車間”和公益性崗位就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讓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融水易地扶貧搬遷點苗家小鎮和苗美家園總共設有5個扶貧微車間,各鄉鎮及縣城苗家小鎮、雙龍溝、鐵坑三個易地扶貧安置點計劃開發300余個扶貧公益性崗位,努力實現一戶至少有一人就業,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陳慧嫻 趙瀟驍)

(責編:郭振乾、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