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海洋局局長蔣和生建議

脫貧后各項政策要及時向鄉村振興轉型

記者 龐革平

2020年05月26日11:32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全面脫貧后當務之急是什麼?全國政協委員,廣西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海洋局局長,農工黨廣西區委主委蔣和生建議,2020年后應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和發揮貧困地區后發優勢,迅速縮短與發達地區發展差異,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將扶貧開發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建立可持續的農村減貧長效機制,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支撐,實現由脫貧向振興轉變,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保就業保民生,決勝脫貧攻堅,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蔣和生委員認為,2020年后我國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和比率將進一步下降,但並不意味著貧困的完全消除,相對貧困、多維貧困將成為貧困主要表現方式,扶貧開發重點和方向將會發生根本性轉型。對此,他建議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前謀劃2020年后扶資開發政策。要以深度貧困地區為主戰場,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主線,以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推動各項政策由脫貧向振興轉型,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蔣和生建議,一是突出扶貧特色產業提升,把貧困地區脫貧與產業可持續相結合。深度挖掘農業多功能性,以競爭力的高低為尺度選擇生產項目,建設“糧食安全一結構轉換”“產業多元一綠色發展”聯動發展機制,結合食物消費升級,促進農業轉型,注重農業產品的質量、品牌,生產“三品一標”(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一批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將農業從原本單一的第一產業拓展到第二、第三產業,延伸農業產業鏈,結合貧困地區特有農業資源和農村特色風情發展農村旅游,結合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發展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

二是牢固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隨著經濟發展向綠色、可持續的方式轉型,貧困地區要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能力制約下,發揮其特有的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幅度提高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化肥農藥有效利用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以及農田林網控制率等,努力實現“一控內減三基本”的目標,使貧困地區能夠在綠色生產和發展的條件下獲得相應收益。

三是全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要根據各地區以及農戶家庭自身稟賦條件,引導農戶種植適宜的經濟效益較高的農產品,正確選擇外出務工的地點和職業,既要提升貧困農戶的農業收人,也要提升其非農收人。要構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增加農民收人和為貧困戶形成產業幫狀為目標提供產業支撐。構建高產出低能耗的高效密生產體系,在農業生產(加工)優化、不斷創新、農產品優良品種不斷培育、農業人才不所增加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代先進技術,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促進“三鏈”轉型升級。以資本為紐帶、適度規模經營、城鄉要素流動,推動新型經營主體多元合作發展。解決農民工在城市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問題,讓廣大農民依靠自身努力徹底走出貧困。進一步從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承包權永久性退出探索力度等方面,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渠道。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