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區:產業“聯創”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2020年05月13日11:23  來源:貴港日報
 

“今天賣出乳鴿800隻,共收入1萬多元。”4月28日,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鎮湖表村支書梁敬旺高興地說。在鴿場的入口,工人正在裝籠、搬運、裝車,上門收購的老板正忙著清點數目。

港南區通過多部門聯動,突破地域限制,以強帶弱、以點帶面,動員發展思路不清晰、資金資源有限的后進村以入股形式跨區域投資,與發展條件優越的村聯合建立集體經濟“產業聯創”黨建聯盟,將分散的資金、資產和資源集中起來,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目前,該區共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產業聯創”項目17個,涵蓋92個行政村,佔比達55.1%,年增加村集體收入480多萬元。

強引領 聯合創業有勁頭

港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基層辦主任梁敏利介紹,“聯創”產業園的崗位、土地、陣地等條件,為有知識、有技術、有思路的返鄉黨員提供了實踐創業、交流學習的舞台,優秀人才的引領也讓“聯創”產業園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2017年,“80后”梁敬旺當選為湖表村黨支部書記,年輕又有種養經驗的他,下定決心振興幾乎“零基礎”的村集體經濟。“近年食用乳鴿開始興起,營養豐富,廣東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這個行業前景非常好。”梁敬旺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說干就干,2017年養殖幼鴿200羽,后續引進種鴿200對,當年出欄乳鴿5000羽,實現產值6.5萬元。

養殖白鴿效益良好,新塘鎮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組積極引導該鎮5個貧困村和3個非貧困村與湖表村進行產業“聯創”,整合資金200多萬元,在湖表村建設了6棟約3000平方米的鴿舍,通過“基地+村民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實行“統一養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分紅”。

團結力量大。梁敬旺與其余7個村的負責人群策群力,引進了自動化投料設備,定時定量為白鴿投喂飼料,科學喂養的同時也節約了人力成本。基地還聘請1名有20多年養鴿經驗的技術人員,3名有養殖經驗的貧困戶為飼養員。同時,8個村選舉產生合作社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實行每周一村值班制,通過會議公開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開支情況,接受社會監督,保証村集體收支公開透明。

“2019年種鴿存欄9000多對,出欄乳鴿2.2萬羽、種鴿5250對,收入108.2萬元,分紅22.4萬元。”梁敬旺介紹。

由於養鴿產業生產經營穩健,該鎮進一步擴大規模,引導19個村民合作社投入201.8萬元,吸納該鎮1009戶貧困戶,平均每戶貧困戶有10對左右的種鴿,年出欄乳鴿150羽以上,有效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拓思路 特色種養提效益

4月26日,筆者在木格鎮和平村蔬菜種植聯創基地看到,大棚內左右兩邊各擺著一排架子,每個架子分為上中下三層,每一層蔬菜都長得郁郁蔥蔥。大棚裡的絲瓜、豆角、節瓜、茄子、西紅柿等蔬菜和瓜果有的已經爬藤一米多長,有的已經開花。

負責人劉意介紹,2019年初,和平村聯合木格村、雲垌村、壽莫村,引進貴港市優家匯生活超市有限公司,在木格村流轉土地200余畝,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的方式,建立木格鎮蔬菜種植“聯創”基地。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獲得更大的收益?各村和公司經過多次探討和論証,決定採取立體種植模式發展大棚果蔬,利用早熟、晚熟農作物的不同特征,有針對性地在果樹下套種蘿卜、生姜、芹菜等低矮作物。同時,在大棚內採取花盆立體種植模式,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並引入滴灌技術,對果蔬進行立體滴灌,節約生產用水。目前,基地裡立體種植果蔬的大棚已經有12個,比普通種植提高了30%~40%的產量。

該基地長期聘用貧困戶務工,解決了158人就業,每年給貧困戶帶來50多萬的務工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達到5萬多元。

在橋圩鎮下李村荔枝品改產業園,工人們正在對500多畝嫁接改良的荔枝進行澆水與施肥。下李村支書王燕文介紹,橋圩鎮古荔枝林多、產品知名度較高,但存在荔枝品種落后、挂果率低的問題。橋圩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下李村聯合青塘、錦垌、長塘等9個村,整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產業扶持資金近200萬元,邀請技術人員對荔枝品種進行科學改良,提高果實品質。通過“村黨組織+村民合作社+產業園+貧困戶”的模式,由村民聯合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銷售,帶動產業發展。經測算,該基地改良荔枝每株挂果不少於100公斤,年收入超500萬元,利潤超200萬元。產業園產生的純利潤由合作社按各村入股比例分配至各村合作社,各村採取“622”的辦法進行分紅,即:60%分紅給貧困戶,20%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20%作為基地管理人員報酬,實現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目標。

集資源 物業經濟增活力

“兩年前,我們這裡還是一大片荒地”,八塘街道新陸社區黨總支部書記蒙東耀介紹,“整整48畝村集體生產生活留用地,附近的湴村也有一塊將近10畝的留用地,一直都擱置不動。我們也坐到一起討論過,怎麼把這兩塊地利用起來,為村民謀取福利,可是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得知情況后,港南區統籌規劃,指導6個鎮(街道)的17個村(社區)進行“聯創”,投入資金82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2000多萬元,打造集租賃、物流、批發零售等於一體的集體經濟物業產業園。產業園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佔地約10畝,已完成新型現代化廠房5000多平方米建設工作,並成功引入新型材料制造企業開展租賃合作,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可達36萬元,並逐步遞增。二期佔地48畝,總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計劃以批發市場和大型零售核心商業為主,業態涵蓋購物中心、步行街、酒店、餐飲等,已完成場地平整、可行報告,正在開展進場勘探工作,建成后預計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54萬元,並以每年5%增速遞增。

湴村村民陳育敏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高興地說:“以前這一片地方都是丟荒在這裡,大家都覺得很可惜,但是又沒有什麼辦法很好地利用起來。現在幾個村聯合起來一起搞開發,一下子就把地盤活起來了,商業樓也建起來了。我看了公示,已經有公司要和村委簽租賃協議,一年能收入36萬多元,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村集體收益。集體有錢了,我們全村振興就更有盼頭了。”

木格鎮同樣按照“聯創”發展的思路,由木格村牽頭組織周樟村、護錄村3個村共同出資建設產業大樓,項目總投資60萬元,於2019年底正式簽約建設。截至目前,750平方米的產業大樓即將投入使用,預計可以入駐小型商家3 家,每年租金收入12萬元,每年可為每個村帶來4萬元收益。

港南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姚幼梅表示,引導各村(社區)“聯創”為各村(社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了一個新的范本。今后還要不斷整合資源、創新思路,探索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樊盼盼 譚輝堂 劉志寧)

(責編:王勇、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