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精准扶貧之風 向小康生活奮進

——融水縣殘疾人羅珍脫的貧典型事跡

2020年05月09日11:51  來源:柳州市融水縣殘聯
 
原標題:乘精准扶貧之風 向小康生活奮進

羅珍,男,漢族,1960年10月出生,四級肢體殘疾,初中文化,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睦鎮讀樓村高橋屯人,家庭人口4人。在2015年開展的精准扶貧精准識別中,羅珍家庭僅有47分,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不到2500元,因此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2016、2017兩年的精准幫扶和他一家人的自身努力,2017底,經村委、鎮政府和縣級評估組入戶評估,他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3800元,實現了脫貧。

乘黨委政府精准脫貧之風,擺脫貧困之帽

羅珍夫婦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夫婦倆為人誠實,勤儉持家。他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由縣糖辦辦公室主任歐仕東同志聯系幫扶。他在鎮政府的指導和幫扶人的引導下,在思想和行動上積極配合黨委政府開展精准扶貧中的每一項工作,並通過自身及家人的共同努力摘掉貧困之帽。與其他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樣,羅珍的家庭也享受到了全縣開展精准扶貧各項優惠政策,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免交保費﹔二是一直享受民政低保政策至2017年底﹔三是兩個小孩均享受到“雨露計劃”助學金,順利完成學業﹔四是享受黨委政府產業扶持金5000元,養殖黑香豬8頭﹔五是成為縣殘聯“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項目扶持對象﹔六是家庭通過長短種養結合與臨時就業增加收入,加快脫貧步伐。兩年多來,羅珍除了協助妻子在家開展稻谷、甘蔗種植外,還在縣城找一些零工做,增加家庭收入幫補孩子在校開支,確保孩子們學業不受影響。

堅定知識改變命運,脫貧必先扶智之信念,持之以恆供孩子完成學業

羅珍夫婦有兩個孩子,女兒羅韋芳勤奮好學,2016年7月畢業於融水苗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幼師班(3+2),畢業后到柳州市冶建小紅帽幼兒園任教。由於教學工作表現突出,學校優選她到南寧市青秀區春藤國際幼兒園學校進修,目前已安排在該幼兒園工作,試用期月收入為2000元。兒子羅韋剛於2015年9月—2018年7月在柳州市交通學校就讀,目前已完成各科學業赴廣東省廣州市謀職。

一直以來,羅珍始終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要脫貧必須讓孩子們接受教育,唯有知識才能改變他們將來的人生。雖然他沒有穩定的收入,但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2006年他就讓妻子在家務農,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到縣城租房送孩子上學,而他則靠開三輪車拉客掙錢供家庭開支。為了多賺點生活費,他不分白天黑夜開車拉客。當時孩子還小,晚上不敢讓孩子單獨在出租房睡覺,他就用綁帶把孩子綁在三輪車上,帶著睡著的孩子一起拉客,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兩個孩子初中畢業。盡管家庭極度貧困,但他從不畏具生活艱辛。

身殘志堅,帶領家人實現脫貧,向致富奔小康目標繼續努力

羅珍身殘志堅,從不向困難低頭,不被挫折壓倒,總是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面對生活。他帶領家人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本土種養產業:2015年,他種植東方紅牌橘子6畝,2018年開始挂果,預計收入約3000元﹔與其他農戶合作種植東方紅牌橘子8畝,2017年已開始挂果,自己享有紅利的20%,今年預計收入可達3000元﹔種植甘蔗5畝,年收入約15000元﹔種植桉樹8畝,目前已成林可出售,收入約30000元﹔養殖禾花鯉2.5畝,年收入約3000元。此外,他還一直堅持到縣城打零工,月收入在1500—3000元不等。2017年底,他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元,超過了國家脫貧標准,實現了脫貧目標,光榮脫貧。

羅珍雖做不了翻天覆地的大事業,但他腳踏實地,誠實做人,在接受黨委、政府各項優惠政策幫扶的同時,通過自身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實現了脫貧目標。2018年8月15日,他們全家歡歡喜喜地住進了易地搬遷小區新房,從此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作為殘疾人,羅珍深知黨和國家對他的關心和愛護,他常由衷地說:“殘聯就是我們殘疾人的家,殘聯領導就像我們的父母,我們有什麼困難就找他們幫助解決。他們有什麼事需要我們協助,我們也一定盡力而為!”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