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惠鄉親 種桑養蠶織錦繡

邕寧區那樓鎮那良村覃燕華種桑養蠶帶富一方

2020年04月21日10:57  來源:南寧雲-南寧日報
 
原標題:邕寧區那樓鎮那良村覃燕華種桑養蠶帶富一方

春雨淅瀝,今年的第一批蠶寶寶已經接近“四齡”,即將結繭。覃燕華看著漫山綠油油的桑園,心中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從2017年返鄉創業以來,她品嘗到了種桑養蠶、致富帶富的甜蜜滋味。

潛心鑽研苦練技術成為養蠶能手

邕寧區那樓鎮是傳統的養蠶大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鎮農村幾乎家家養蠶。后因市場凋落,養蠶的人越來越少,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經商,覃燕華也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依托精准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利好政策,那樓鎮的桑蠶養殖產業逐漸實現規模化。2017年,覃燕華和丈夫看准了時機,毅然回鄉流轉了村裡的100多畝土地,開始了“二次創業”——種桑養蠶。

創業之路並不一帆風順,覃燕華隻有小規模養殖經驗,為了保証成功,她來到那樓鎮三江村南寧市齊興桑蠶專業合作社學習。她的師傅是那樓鎮中山村的殘疾脫貧戶賴運升,也是合作社的負責人、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獲得者。“在賴師傅這裡,我不僅學到了先進的桑苗種植技術和桑蠶養殖技術,更學到了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他身有殘疾都能干得這麼好,我也能行!”覃燕華說。

哪些蠶睡著,哪些蠶醒著,不同的氣溫、濕度採取不同的養殖方式,到了什麼階段要用什麼藥、要撒多少石灰粉……通過學習,覃燕華將這些技術熟稔於心。合作社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提供優質的蠶苗和桑苗,為她成功養殖鋪好了路。

依托優勢帶動就業增加婦女收入

為了節省開支和用地,覃燕華將自家一棟三層的樓房用作蠶房。如今,覃燕華家桑園的面積由2017年的100多畝增加到2019年的300畝。2019年全年,覃燕華共養蠶15批,每一批蠶繭有500多公斤,平均收入2.5萬元/批。一年下來,除去成本,純收入有10多萬元。

依靠植桑養蠶走上致富路的覃燕華,沒有忘記周圍的貧困鄉親,她通過養殖合作社流轉土地,每畝每年可以給農民帶來500元的租金。同時,還提供就業崗位上20多個,其中固定就業崗位8個,優先招聘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婦女。貧困戶賴春香說:“在桑園務工,不僅有工資拿,還能夠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也不耽誤家裡的農活。”

覃燕華富了,可她最大的心願是村裡人共同富裕。她把好技術、好品種無償推介給鄉親,還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技術,講解種養知識。看著鄉親們學習熱情高漲,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覃燕華覺得比自己賺錢還高興。

擴大規模優化模式帶領更多鄉親致富

對於未來的發展,覃燕華有著自己的想法。“養蠶是門技術活,生產過程中,對溫度、濕度、光度等都有很高要求,如果規模再擴大,可能就管不過來了。”如何持續發展,做大做強?“那樓鎮的三江村和中山村已有較大規模成熟的養蠶模式可借鑒,就是必須要建設統一的標准化廠房。”覃燕華說,她希望在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集中生產資源,再將資源承包、租賃給蠶農,這樣不僅自己的產業得到發展,還能帶動更多的蠶農一起創業。

目前,當地鎮政府正在積極為覃燕華的桑蠶養殖基地申報巾幗實踐基地和扶貧車間,在政策上給予基地最大的支持,為返鄉創業能人提供穩定和諧的創業環境。(記者楊靜、通訊員覃捷)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