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民心 基層治理煥生機

廣西柳州市魚峰區榮軍街道疫情期間治理“三無”小區紀實

2020年03月28日10:4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看到‘五畝地’的環境由‘臟亂差’華麗變身為‘潔齊美’,我雖然有點累,但很有成就感!”廣西柳州市魚峰區榮軍街道景中苑社區80歲的老黨員林師傅,對參加榮軍街道辦事處組織開展的“三無”小區治理活動深有感觸。

榮軍街道的居民整治一新的小區中享受寧靜時光。榮軍街道辦事處供圖

林師傅口中的“五畝地”,是原柳州市自行車廠的臨時宿舍,面積約3000平方米,因此又被稱為“五畝地”。1996年,自行車廠倒閉后就成了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

像“五畝地”這樣典型的“三無”小區,在榮軍街道轄區有64個,其中無自管小組的32個,還有城中村和自建房“扎堆”的小街巷1個。這使得榮軍街道成為魚峰區“三無”小區最多的地方。

面對復雜的基層社會治理條件和環境,魚峰區榮軍街道把黨旗扛起來,把居民群眾的力量匯聚起來,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格局,讓“三無”小區實現全面管、人人管的華麗轉身。

“‘3+8’黨建+”實現治理常態化

“‘三無’小區的治理問題,要到群眾中去找答案。”這是魚峰區榮軍街道黨工委形成的共識。

如何走進群眾中去?榮軍街道先是建立了黨組織、自組織、微信群(QQ群)3種“線上、線下”的社會治理組織。

榮軍街道在“三無”小區聯合建立臨時黨支部、黨小組,組織召開居民會議,就自管問題、疫情防控征集意見,集思廣益。黨組織中設置有“黨員先鋒崗”,並成立“志願者先鋒隊”。有了黨組織牽頭,疫情期間,榮軍街道的“三無”小區有700多名志願者加入到社區(村)戰“疫”隊伍中,使疫情防控工作有了充足的人手,而且士氣高漲、眾志成城。

為了細化管理,榮軍街道在“三無”小區組建自管小組,居民推選監督員、巡查員,制定居民公約,為“三無”小區自管建章立制。社區居民有了組織、有了依靠,在黨員的帶動下,群策群力,積極開展環境衛生大治理、春季衛生大運動等活動,還集中開展衛生整治行動,重新規劃小區公共區域用地,解決小區臟、亂、差及居民投訴意見多等問題。很快,“三無”小區的環境衛生大為改觀,居民都拍手稱快。

榮軍街道居民與志願者齊動手共同清理垃圾。

榮軍街道居民與志願者一起清理垃圾。榮軍街道辦事處供圖

要實現長久的“潔齊美”,必須“建章立制”。

為此,魚峰區榮軍街道充分發揮實踐站工作機制、第一書記制度、定期例會制度、黨建帶群建制度、“四聯雙報到”制度、黨員中心戶制度以及網格化治理機制等8項制度,並充實專兼職網格員力量,以網格為“作戰單元”,責任到人、到樓、到戶,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戶,責任清、情況明。

8項制度作用明顯。疫情期間,機關下派人員、“四聯雙報到”單位排查榮軍街道岩村路小街巷私房、各老舊小區居民830戶,突擊下戶排查居民3300多戶。多方支援下,白雲小區社區兩天實現入戶排查率達到100%。此外,榮軍街道還與榮軍派出所建立聯動機制,在信息互通、人員配合上實現聯防聯動,極大增強了社區管控和入戶排查的效果。

榮軍街道“三無”小區環境整治前后對比圖。榮軍街道辦事處供圖

在社區的組織下,榮軍街道的居民們還自發成立了志願保潔隊伍,每天巡查小區環境情況,協助清理綠化帶垃圾。

因地施策 解決“個別”問題

“我們小區以前四通八達的,人多車多,疫情來的時候,我們還挺擔心的。后來街道和社區給我們裝了通透式圍牆、卡口的升降杆,還在菜市場加裝了大門,有人值守、登記、量體溫,大家心裡面總算踏實了。”提起小區的變化,屏山小區的李大爺對街道和社區贊不絕口。

每個小區有每個小區的特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為此,榮軍街道推出“訂單式”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街道黨工委書記帶頭下沉一線,實地看、廣泛聽,把各小區的情況和問題摸清摸准,分門別類,列出清單,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榮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入戶排查。榮軍街道辦事處供圖

疫情發生后,針對人口密集、設施老舊、無圍牆、無大門四通八達的開放式小區,榮軍街道實行封閉式管理,安排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開展防控工作,同時做好返程人員信息登記。

針對城中村流動人口多、村道交錯復雜特點,榮軍街道在轄區的主干道設置監測點,並封閉多處內部小路、岔路,實現村民聚居片區有效管控。對於住戶較少的小區,則採用夜晚“鎖門”的方式做好管控,居民減少外出,節約了大量人力。

鞏固整治成果 建立治理長效機制

榮軍街道轄區的前進市場和屏山綜合市場周邊“馬路市場”歷來是治理頑疾,人員密集、衛生差、居民投訴多。2月19日,街道利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機會,與魚峰區執法局、魚峰區市場監管局、榮軍派出所等部門聯合執法,通過對進入該馬路市場的三個主要出入口進行管控,嚴禁流動攤販擺賣,勸導商戶進入農貿市場規范經營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整治效果,得到了許多居民的支持和贊許。

對“三無”小區來說,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榮軍街道以疫情排查管控為契機,破解“插花地帶”管理難題,理清城中村和社區村民、居民的底數,明確了對村民和居民管理職責和管理權限問題,為網格化管理在城中村落地見實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榮軍街道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制定相應管理機制,鼓勵發動各“三無”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自管小組等,形成以黨組為中心、居民參與的高度自治管理模式,使其能在今后實現長期和有效管理。

榮軍街道社區志願者清理衛生死角。榮軍街道辦事處供圖

疫情防控期間,榮軍街道辦事處11個社區(村)共組織衛生清掃150余次,參與人數2100多人,清理垃圾200噸。

“‘三無’小區環境臟亂差、社會矛盾突出,一直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頑疾’。”柳州市魚峰區榮軍街道黨工委書記賈志娟說,“在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群眾主體地位作用,讓居民群眾從旁觀者、問題的制造者,轉變為解決問題的行動者、基層平安建設的參與者,奠定群眾基礎,使黨的工作和服務群眾延伸開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目前,榮軍街道正積極開展“三無”小區治理提升轉變成標准化工作,日前42個“三無”小區已通過驗收,其余的“三無”小區標准化建設也正在有序推進。(彭遠賀、傅永新、秦鴻燕)

(責編:彭遠賀、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