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如何演化成今天的“模樣”

澳天體物理學家組團尋找首批恆星和星系

2020年03月26日09:05  來源:科技日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4日報道,來自澳大利亞國際射電天文學研究中心(ICRAR)、波西(Pawsey)超級計算中心和DUG公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使用默奇森寬場陣列(MWA)射電望遠鏡5年來收集的數百小時觀測數據,尋找來自早期宇宙的信號。

科廷大學是ICRAR參與單位之一,該校副教授凱瑟琳·特洛特說:“我們要尋找的是130多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首批恆星和星系,它們發出的信號已在浩瀚宇宙中傳播了數十億年,而且非常微弱。經過漫長的旅程,這些信號以低頻無線電波的形式在地球上方飄蕩,但很容易被人類制造以及宇宙其他星體發出的無線電噪聲淹沒。”

研究人員表示,借助MWA對早期宇宙的研究,他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它如何演變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副“模樣”。MWA是造價20多億澳元的平方公裡陣列(SKA)射電望遠鏡的前身,按計劃,未來十年內,SKA射電望遠鏡將在澳大利亞和南非建造完成。

長達700個小時的觀測數據將源源不斷地從望遠鏡傳輸到位於珀斯的波西超級計算中心,這是澳大利亞首屈一指的高性能計算設施,此處的工程師會優化數據處理算法,處理450小時的視頻數據,提取團隊正在尋找的信號。

據悉,整個項目需要研究的數據量高達200太字節(TB),1太字節等於240字節,相當於1800套完整版《權力的游戲》的數據量。

技術公司DUG多年來深耕油氣勘探領域的軟件開發和大數據處理,它現在擁有並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一些計算系統,為顧客提供高性能計算機服務。

波西超級計算機中心董事馬克·斯蒂克斯表示:“射電天文學是本中心支持的一個關鍵研究領域,這種行業合作加強並加速了使用世界一流基礎設施和本地專業人才開展科學探索的步伐。”(記者 劉霞)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