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樂業3月16日電 3月中旬,春日晴好。廣西樂業,櫻花如雲盛放,燦若朝霞,層林盡染,惹人沉醉。
樂業縣位於廣西西北部,地處黔桂兩省三市(州)7縣結合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深度貧困縣。截至2019年底尚有15個貧困村、2564名貧困人口未脫貧出列。盡快脫掉貧困帽,一直是幾代樂業人的夙願。然而,樂業縣靠什麼脫貧致富呢?
勤勞朴實的樂業人在不斷探索和總結中找到了一條路子——林業扶貧。
巡山護林有工資
山區脫貧,希望在山,關鍵在林。護林員就是樂業打響林業生態脫貧攻堅戰的先鋒隊。
“當上了村裡面的護林員,有了固定的工作,在以后的日子裡,我一定會更加努力,護林防火工作也要做到萬無一失。”剛和雅長鄉雅庭村的貧困戶王富論聊了幾句,他便開上自己的摩托車,打開防火宣傳喇叭,放著樂業縣林業局錄制的防火宣傳令,向著森林深處駛去。
王富論今年42歲,全家共有6口人,四個小孩都還在上學讀書,由於文化低,兩口子隻能在家務農供養4個小孩上學,雖有2.5畝水田、4畝多坡地種玉米,即使收成好那年,也隻夠一家人糊口。窘迫之下,王富論2018年2月主動向雅庭村“兩委”提交了生態護林員申請書,經過小組、村級大會和鄉級評議流程,王富論順利成為一名生態護林員,每年護林員的護林補貼1萬元。
當上一名生態護林員,王富論心生感恩,他時刻不忘護林防火、大力宣傳禁止濫砍濫伐,每月有20來天堅持上山巡查,順便找點藥材蘑菇野菜,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2018年他順利脫貧。現在的王富論,逢人就講黨的扶貧政策好,宣揚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
在樂業縣,像王富論一樣通過享受林業政策脫貧致富的例子數不勝數。目前,樂業選聘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098人當起了生態護林員,鄉(鎮)財政所將工資按月及時足額撥付到護林員的賬戶中,不少家庭因而受益,據統計,這一好政策惠及貧困人口5015人。目前,樂業縣的生態護林員們已全部培訓上崗,這些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守護青山綠水中增收,僅依靠林業收入就能實現一人護林、全家脫貧的目標。
林中產業促增收
走進樂業縣雅長鄉百康村的芒果扶貧基地,2000多畝連片的芒果林都披上了一層綠色的靚裝,一望無際的芒果園裡,是一派美麗動人的產業風光。
“多虧了黨和政府啊,分了5畝的芒果園給我,政府還把栽培、種植的技術傳授給我,使我的芒果長勢良好。有了這片芒果地,我相信我家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的。”在樂業縣雅長鄉芒果扶貧種植基地,雅庭村的貧困戶王建高一邊施肥、除草、挖地,一邊熱情地向筆者講述芒果變成“甜果”的故事。
扶貧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光靠資金扶持不能解決長遠問題,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產業帶動是關鍵。隨著退耕還林政策和林業生態工程的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樂業縣推進打造“5+2”“3+1”扶貧特色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獼猴桃、茶葉、芒果、油茶等特色產業工程,共發展“優果”產業14.5萬畝、茶葉11萬畝、油茶6000畝,集中打造了4個獼猴桃脫貧奔康產業園,2個芒果脫貧奔康產業園,2個油茶脫貧奔康產業園。
同時,為使村集體及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實現持續穩定收入,樂業縣整合各類資金,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方式,讓貧困戶參與扶貧產業建設經營管理。通過“三變”改革,全縣88個村(社區)每個村(社區)可獲得15—50畝的股份收益,貧困戶人均可獲得0.5畝獼猴桃或1畝芒果或1畝油茶的股份收益,收益佔比至少為50%,最高可達94.2%,受益期15年,實現了貧困村村村有產業基地、貧困戶戶戶有產業支撐“兩個全覆蓋”目標。
政策補貼有保障
近年來,樂業縣高度重視林業生態脫貧攻堅工作,把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和重大工程項目按照精准扶貧的要求向貧困地區、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傾斜,確保“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近年來,該縣堅持完善和落實強林惠林興林政策,加大財政對林農直補力度,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造林補貼、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林業生態扶貧惠民工程,每年直接補助林農約3000萬元,惠及貧困戶5000余戶。
為將產業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樂業縣深入實施珠江防護林人工造林、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新一輪退耕還林,造林補貼等造林綠化重點工程,培養和擴大森林面積﹔同時,扎實做好森林撫育,公益林提質增效,加快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和珍貴鄉土樹種培育基地,加快發展速生豐產林,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目前,樂業縣土地總面積26.35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3.28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88.35%,其中有林地面積19.2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82.69%,活立木總蓄積量1417萬立方米。
此外,該縣深入開展廣西“森林縣城”創建工作,形成了“房在林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格局,2020年被廣西自治區林業局授予廣西“森林縣城”稱號。全力推進造林綠化、“美麗樂業·生態鄉村”及森林景觀改造提升等造林活動,完成綠化美化自然村屯615個。
“水滴石穿”的精准扶貧,讓樂業人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在這片熱土吹響,脫貧摘帽不再遙不可及。(張雲河、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