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寧區津蒲公園桃花盛開。
邕寧區五彩花田。
編者按:
邕寧區,位於首府東南角,素有“八尺方丘足堪樂,萬年農耕看邕寧”的美譽,但良好的資源並不被南寧市民知曉。幾年前,邕寧沒有一家A級景區,旅游業幾乎一片空白。南寧市民周末休閑度假,很少把邕寧列為目的地。
如今,這一切都在改變!
從2017年開始,邕寧區強力推進“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創建工作,立足生態優勢,挖掘文化特色,豐富旅游業態,狠抓景區項目建設,旅游產業規模迅速壯大。2019年邕寧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971.85萬人次,同比增長27.8%,較2016年增長1.8倍﹔實現旅游消費106.81億元,同比增長約35%,較2016年增長3.5倍。2016年以來,邕寧區旅游業對城區經濟增長貢獻率均達60%以上。
2019年獲得“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的同時,邕寧區已成為首府市民“雙周”(周末、周邊)旅游的理想之地。旅游,成功引爆邕寧區“雙周”經濟,開創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1 城市有玩頭
“我們全家都喜歡萬達茂,這裡很有玩頭。特別是小孩子,在這裡可以呆上一天。”家住西鄉塘區的南寧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萬達茂吃喝玩樂游一應俱全,已經成為全家周末游的一個好去處。
邕寧區良堤路一帶,離市中心較遠,一向人跡罕至。隨著南寧萬達茂的建成,這裡變得熱鬧和繁華起來。
萬達茂是南寧引進的大型文化旅游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匯聚了世界一流的大型室內主題樂園、熱帶雨林樂園、電玩城、卡丁車俱樂部、科技影院、兒童體驗、特色餐飲等都市休閑娛樂業態。
進入大型室內主題樂園,入眼便是濃濃的八桂文化元素,鳳鳥歷險、繡球飛舞、百鳥歡歌、錦羽繽紛、銅鼓飛旋、鼓樓穿梭等娛樂項目,新穎有趣﹔室內設置為恆溫,一年四季都不影響人們玩耍。
萬達茂的配套服務設施,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園區內廁所突出親子特色,除了配置2個大型母嬰室,配備哺乳間、沙發、嬰兒床、嬰兒操作台、飲水機等設施外,還有2個大型兒童專用衛生間,將相關設施“迷你”化,為兒童使用提供便利。
萬達茂還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特色餐飲、特色商品,為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進行全方位努力。
高質量的建設,獲得游客認可。2018年底,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示了一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名單,萬達茂榜上有名。
2017年開業以來,南寧萬達茂人氣持續高漲。2019年,園區接待游客量約600萬人次,景區總收入7977.752萬元。萬達茂已經成為邕寧城市旅游和消費的一張閃亮名片。
一座園區改變一個城區。在南寧萬達茂景區的帶動下,邕寧區建設一批特色街區,策劃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動和精品線路,推出一批特色美食和特色商品,旅游業態日益豐富,“雙周”旅游日益興盛。
2 山水有看頭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這個理念,邕寧區投資40億元建設邕寧水利樞紐,大力推進邕江、八尺江沿線綜合整治,取締關停沿江企業14家,截流沿江污水直排口14個,清理一批船隻、排筏、網箱﹔通過邕寧水利樞紐下閘蓄水,抬升邕江平均水位。
江山到此不平庸。通過努力,綠意盎然的邕寧成為百裡邕江最美的流域之一。
邕寧頂螄山一帶,有優良的山、水、林、泉、湖生態資源。依山而建的南寧園博園,堅守“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現狀植被”的原則,對現有的山水格局進行保護和梳理,盡量保持原有自然山水風貌﹔同時將10多處廢棄的採石場建成花園,通過生態保護、礦坑修復和海綿規劃,實現了生態修復和園林藝術的融合。
“沒想到在城區的園林裡能看到險峻崖壁、叢林飛瀑、岩石花卉等特色景觀。”北方游客江女士游覽南寧園博園后贊嘆不已。
頂螄山貝丘遺址,距今已有1.38萬年的歷史,地處邕寧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頂螄山文化的發源地,被列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國家大遺址展示中心之一。
作為中國史前文化中一種獨特文化類型的代表,頂螄山貝丘遺址的價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博物館相媲美。保護和展示頂螄山貝丘遺址文化,成為大家的共識。
2018年12月,頂螄山遺址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博物館依山而建,外形賦予貝螺文化元素,內部空間宛如螺螄。館內展示了大量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動物骨骼和石錛、石砧、礪石、研磨器等,向游客呈現了一幅幅獨特的遠古人類生活畫卷。
南寧園博園“生態、文化、共享”的三大特色,讓游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吸引了無數游人。2019年,園區接待游客約184萬人次,景區總收入4756.81萬元。
3 鄉村有游頭
田園生活,是很多城市人的向往。利用周末,到城市周邊體驗一番田園牧歌生活,是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體現。
在“創特”過程中,邕寧區緊緊把握市民消費需求,打造“九碗順庄”和“百味星空”等特色民宿,為城市人提供回歸田園的心靈棲息地,成為游客青睞的網紅民宿。
“九碗順庄”等民宿的成功打造,是邕寧區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邕寧區以“旅游+”為契機,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的內涵和外延,鄉村旅游越來越有吸引力。
在“農業+旅游”上,邕寧區推動農業休閑基地連片建設、農業休閑帶帶狀發展、農業養生種植基地特色建設,把田園風光、農事活動、農副產品轉化為旅游資源,大大拓寬了鄉村旅游范圍。
在“文化+旅游”上,邕寧區依托獨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大力開展特色節慶活動,不斷打響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花婆送福”“五聖祈福”“八音祝福”“巧女晒福”“嘹啰唱福”“花炮搶福”……在邕寧區,深厚的壯鄉福文化大放異彩。邕寧嘹啰山歌、花婆節、賽巧節、雷婆嶺端午節、北帝廟會等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素有“東方撖攬球”之稱的孫頭坡“二月二搶花炮”活動,內容豐富,有龍獅巡游、八音表演、粵劇演出、競放煙花等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活動舉辦期間,高峰期有2萬多人觀看。
經過不斷挖掘和打造,邕寧新民俗活動日益搶眼。一年一度的八音文化節和生榨米粉旅游美食節游客雲集。“在邕寧區游玩,還可以品嘗生榨米粉、百濟芝麻鴨等地道的老南寧美食,真是讓人回味無窮。”貴州游客劉女士嘖嘖稱贊。
4 百姓有奔頭
“我們村建成生態綜合示范村,風景更美了,游客越來越多,大家的收入也不斷提高,生活更有奔頭了。”那貴坡村民喜滋滋地說。
那貴坡櫻花園以“農業+民族+特色+旅游+度假+互聯網”模式,全力打造壯麗花海、餐飲住宿、休閑度假、農旅觀光、文娛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旅游景區,2018年12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通過推進“創特”工作,邕寧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村基礎設施、鄉村風貌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廣大群眾共享到了“創特”的成果,旅游業發展和脫貧攻堅齊頭並進。
為加快鄉村旅游發展,邕寧區科學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打造“一心、兩帶、五區”鄉村旅游總體布局,構成空間錯落有致、層級結構分明的鄉村旅游空間結構。
2016年以來,邕寧全城區投入9.26億元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旅游扶貧村屯、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星級鄉村旅游區、星級農家樂。
“目前,邕寧區已成為南寧市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數量最多的縣區,26個示范區的核心區、拓展區、輻射區總計覆蓋面積達11.4萬畝,示范帶動8500多戶農戶發展農業產業。”南寧市邕寧區政府相關人士介紹。
2016年以來,邕寧區重點支持7個貧困村坡發展旅游業。在蒲廟鎮華康村那皮坡投入92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景區湖景點改造,種植2300多畝洋紫荊、大花紫薇等綠化苗木﹔在新江鎮新樂村那貢坡建設移民安置示范點,扶持茶辣、雙季葡萄、桑果等扶貧產業,開展觀光採摘活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天道酬勤。2016年邕寧就超額完成脫貧指標任務,在南寧市率先脫貧摘帽。如今的邕寧,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新征程上奮勇前行,將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曹凱強)
(圖片由南寧市邕寧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