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西的天氣變化多端,創下了多項紀錄。根據眾多網友投票及專家評審意見,昨日,廣西氣象局公布2019年廣西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和“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其中,“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排名榜首的是“太陽去流浪”——隆冬持續無日照破紀錄。
據了解,2019年,廣西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4℃﹔年內共出現8次區域性暴雨和10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大部地區遭受洪澇災害﹔全年有3個台風影響廣西,影響個數偏少,影響偏輕﹔共出現10次大范圍高溫天氣過程,高溫日數偏多﹔春播期低溫陰雨總日數偏少,結束期偏早﹔大部地區寒露風開始期偏晚,總日數偏少﹔部分地區出現秋冬連旱。
2019年廣西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①隆冬持續無日照破紀錄
2018年12月26日至2019年1月20日,廣西各地無日照的持續日數為8~26天,其中,灌陽等12個縣(市)持續26天無日照﹔鳳山、凌雲持續24天無日照。全區共有貴港、賀州兩市,河池、玉林、梧州三市大部及融安、象州、凌雲等30個縣(市)的持續無日照天數破歷史同期最長紀錄。
②3月臨桂極大風速破歷史紀錄
3月21—22日,桂北部分地區有14個縣(市)局地出現8級以上大風。其中,3月22日臨桂站測到極大風速60.3米/秒,打破了廣西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大風速歷史紀錄。
③首場大范圍暴雨現冬季
2月17—19日,廣西出現2019年首場大范圍暴雨天氣過程。強降雨主要出現在桂林、河池、柳州、賀州、玉林、防城港等市。此次過程是1985年以來2月份暴雨范圍最大、受影響站數最多的強降雨過程。
④6月出現年內災損最重、持續時間最長的暴雨過程
6月5—13日,廣西出現年內持續時間最長,災損最重的大范圍暴雨過程。過程累計雨量超過300毫米有22個縣(市)的79個鄉鎮,200~300毫米有9個市的38個縣(市)的116個鄉鎮﹔強降雨主要出現在桂林、柳州等12個市。廣西9市49縣(市)受災,多條河流出現超警戒洪水,部分地區農作物受災、交通受阻、城鎮內澇嚴重,部分電網線路故障停運,旅游業受影響,直接經濟損失達44億元。
⑤7月6—10日出現汛期最強暴雨過程
7月6—10日,全區13個市出現暴雨,日最大暴雨范圍達41個縣(市),過程總暴雨站次達72站,為汛期暴雨影響范圍最廣,暴雨站次最多的過程。其中,東蘭日降雨量打破當地建站以來7月最大日降雨量紀錄﹔靈川日降雨量突破當地日降水量歷史極值。
⑥7月中旬暴雨過程與前期雨區重疊致災嚴重
7月6—10日的強暴雨過程之后,12—15日廣西再次出現大范圍暴雨過程,有13個市出現暴雨以上強降雨,其中,桂林、柳州、河池等10個市局地出現大暴雨或特大暴雨。13日宜州降雨量打破當地建站以來7月最大日雨量紀錄。此次強降雨與6—10日過程間隔時間短,桂東北和河池市的強降雨區與前期暴雨區高度重疊,導致農業受災范圍廣、災害程度嚴重。
⑦8月初台風“韋帕”給桂南帶來強降水
2019年第7號台風“韋帕”具有“路徑復雜、移動緩慢、登陸次數多”的特點,生成后在海南文昌、廣東湛江和廣西防城港三次登陸,在北部灣廣西近海及陸地停留長達25小時。受其影響,8月1—4日桂南大部地區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過程累計雨量超過300毫米共有9個縣(市)的35個鄉鎮﹔200∼300毫米的有14個縣(市)的46個鄉鎮。南寧、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河池、崇左市等7市20縣(市)受災。
⑧8月出現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高溫過程
8月5—25日,廣西出現持續時間長達21天的高溫天氣過程,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過程。全區有12個縣(市)連續高溫日數打破當地建站以來歷史紀錄,3個縣(市)與當地歷史紀錄持平。
⑨大部地區出現秋旱
9月1日至11月30日,廣西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0.4℃﹔廣西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大部地區偏少二至八成。其中,南寧市大部及桂東局部地區偏少五成以上﹔各地無降雨日數53∼79天。氣溫偏高、降雨量偏少,致使大部地區氣象干旱發生、發展,截至11月30日,廣西有81個縣(市、區)出現氣象干旱。
⑩5月末入汛首場大范圍暴雨過程致災嚴重
5月25—30日,廣西出現入汛后首場大范圍暴雨過程,桂北、桂西、桂東南和沿海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過程累計雨量超過250毫米有24個縣(市)的81個鄉鎮,最大的東興為547.2毫米﹔靖西、天等的日降雨量打破當地建站以來最大日降水量紀錄。南寧、柳州等9市38縣(市)受災。(記者趙金玲 實習生張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