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海外嘉賓熱議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合作

2020年01月16日10:27  來源:廣西日報
 

開放是廣西發展的鮮明底色。在過去的一年中,廣西開放邁出大步:獲批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東盟信息港,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建設獲得中央支持,開放優勢和戰略地位更加凸顯。這是廣西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果。

隻爭朝夕,不負韶華﹔風雨兼程,再立潮頭。

今年廣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實施重大開放工程為依托,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合作”,引起了代表委員以及海外特邀嘉賓的強烈共鳴。國家賦予廣西建設自貿試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等重任,決定了廣西在探索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暢通國際大通道、打造對東盟合作先行先試示范區等方面必須走在前,做在先。如何走在前,做在先?大家積極建言,踴躍獻策。

自貿試驗區,以“上水平”為目標

自貿試驗區是對外開放的試驗田。兩會期間,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首場記者會聚焦高標准高質量建設廣西自貿試驗區,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廣西自貿試驗區3個片區所在市的有關負責人回應了記者的關切。

蔣連生代表表示,今年全區將緊緊圍繞建設“全國新設自貿試驗區中上水平目標”,加快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一是深入推進改革創新試點任務。系統梳理制定改革清單、權責清單,有序推進各項改革創新,力爭今年完成試點任務的70%以上,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試點任務的全面落實推動“五區一港”的全面建設。制定出台廣西自貿試驗區條例,以法律保障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二是加快構建自貿試驗區開放型產業體系。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大力引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企業,匯聚現代金融、國際貿易、互聯網經濟新平台企業及各類總部企業,打造中國—東盟特色優勢跨境產業鏈,形成開放型經濟新動能。三是大力推進開放平台的系統集成。謀劃推動自貿試驗區與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馬“兩國雙園”、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平台系統集成,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和一流標准,探索新機制、新政策,形成一批原創性、集成性、協同性創新成果。四是培育形成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金融是自貿試驗區開放創新的重要領域。如何利用廣西自貿試驗區與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等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用金融“活水”澆灌自貿試驗區的試驗田?彭正江委員認為,當前,廣西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主要表現在金融體系不夠健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動力不足、高端金融人才匱乏等,無法有效滿足自貿試驗區實體經濟多樣化、貿易投融資便利化的金融需求。他建議,一方面,強化金融服務創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投融資便利化,發揮基礎性金融平台引領作用,完善面向東盟的金融運營服務、財富管理服務、金融信息服務,為落實“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開放政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還要強化配套政策保障。如強化金融風險監管,打造金融人才高地,搭建交流學習平台,建立正向激勵機制。

陸海新通道,讓廣西貨暢走廣西港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2019年,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2.56億噸,增長14.7%﹔集裝箱吞吐量382萬標箱,增長35%,增速全國第一。

向凌委員從企業的角度對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給出了建議。如聚焦支持區內重點出口企業,尤其是聚焦其東盟國家出口業務,做到一企一策,著力解決總運輸成本高的問題,讓“廣西貨走得起廣西港”。同時,需從政府層面推動資源整合,通過開展航運公司和東盟主要目的國港口的精准戰略合作,打造特色航線,提升陸海新通道的核心競爭力。此外,現代港口競爭是綜合性物流服務的競爭,要從租地、稅收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港口物流增值服務企業到北部灣港落戶。

在李思影委員看來,廣西要搶抓新時期發展機遇,不僅需要得到國家層面更多的支持,還需要與金融資本加速有機結合,共同推動項目快速建成,真正對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有效牽動力。

他說,目前廣西區域很多重要項目並沒有納入國家相關規劃,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總行層面的支持。具體到單個項目融資,不僅巨額融資申報至總行審批仍然困難重重,更難以獲取如最低資本金比例、融資擔保方式等方面的最優條件。建議政府加大與國家相關部委和西部各省區市的溝通。對於重要鐵路和公路、港口航道節點項目,盡快爭取納入國家鐵路、公路網相關規劃,爭取國家鐵路集團等央企參與入股。進一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對於出省、出境、出邊的鐵路公路項目,形成綜合交通路網,聯動西部相關各省區市,協力解決重大瓶頸問題,形成西部建設一盤棋,推進陸海新通道共商共建。

打造更多開放平台,實現與各方互利共贏

開放仍需不斷推向深入。廣西如何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打造更多開放平台,實現與各方的互利共贏?

2019年,在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方面,廣西電子政務外網雲計算中心、中國—東盟新型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廣西東盟信息交流中心等重點項目投入運營。基礎設施平台、數據交換平台、科技轉移平台、經貿服務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扎實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總體規劃》明確的26項重大項目陸續完工。一批基礎設施相繼開工建設,不少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紛紛前來廣西考察、落戶。席揚代表透露,2020年,廣西將加速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鯤鵬)數字經濟創新產業園建設,實施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提質工程。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信息網”建設三年大會戰。健全完善“四大”工作保障機制。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優化升級。實施“五十百千”增效提質工程,培育前沿數字技術新興產業,加快推進5G產業發展,加快區塊鏈產業布局,加快培育鯤鵬新生態產業。

嚴麗萍代表建議,加強北欽防一體化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廣西應重點引進建設一批醫藥、康養產業、醫學研究院(所)、學校、養老服務機構。

董學洪委員提出,梧州、貴港、玉林、賀州4市於2010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准為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應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建設好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這個“東融”平台,打造好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共贏的高地。

香港金傳媒負責人胡玉貞建議,在香港、澳門舉辦“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分會場。希望廣西14個地市各出一個代表地方特色的節目,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帶到分會場,成為香港新的特色旅游活動。

澳門委員黃潔貞認為,澳門與廣西可以在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家政及護工業、職業教育培訓、衛生保健和3歲以下嬰幼兒照顧等領域加強合作。

南寧師范大學台籍教授梁洲輔的研究方向是海綿城市建設。南寧是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他希望可以把在台灣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應用到廣西的海綿城市建設中。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關於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令日本廣西同鄉會會長趙雲茜備受鼓舞:“我們也是做制造業的企業,還涉足倉儲和物流。這兩三年我們正慢慢把日本先進的研發制造技術帶回廣西。日本的大健康產業發展得很好,廣西可以運用日本康養產業的先進理念和成熟經驗來打造大健康產業。”(記者楊秋、李湘萍)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