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青年黃永鵬:“脫貧了還要好好干!

2020年01月15日18:3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1月14日上午,迎著霖霖細雨,筆者來到廣西“青梅第一村”——崇左市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採訪。隻見漫山遍嶺的梅花已大多凋落,毛絨絨的果實挂滿枝頭,一派豐收在望。徜徉樹海,恍若置身仙境, 花瓣落了一地,空氣裡彌漫著花香。

在武姜村委會東面的一塊畚地上,擺放著一溜四角太陽傘,其中的一個太陽傘裡,陳放著一些簡單的炊具。中姜村返鄉青年黃永鵬一邊喝茶,一邊聽音樂,桌上擺放著村上自己釀制的各種植物酒產品。見到筆者來採訪,黃永鵬熱情地上前打招呼。

“近些日子,有游客來賞花,跑到我家討水喝,說起想找地方吃飯,我就趁勢開起了農家樂!想不到半個月的工夫,也能賺上5000塊錢。以前隻曉得賣青梅果,沒想到花也有賺錢。”

黃永鵬今年40歲,一家有6口人,由於兩個小孩上學讀書,母親常年多病,家庭經濟收入少,列入2015年建檔立卡戶。早在2000年,他就一直外出打工,但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工資待遇低,打工收入隻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2011年,黃永鵬成家立業。2016年,兩個小孩到縣城讀書,黃永鵬才返回家鄉,一邊創業,一邊照看小孩。而妻子繼續留在廣東打工,補貼家用。

“我幾年前種下的15畝青梅,近年進入了豐產期,新種的有20畝。2017年,單是青梅一項,我家庭收入就有6萬多元,一下子脫貧摘帽。看這態勢,今年青梅產量一定比去年高,如果價格每公斤兩塊以上,今年收入五六萬沒問題。”說起近年來的變化, 黃永鵬感嘆:“想不到小小的青梅果也能變成‘搖錢樹’,多虧了縣裡產業扶貧好政策!”

談起青梅帶來的“錢景”, 武姜村村民都會笑不攏嘴。而在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那時,山上遍地都是灌木、雜草。”黃永鵬告訴筆者,上世紀90年代,老支書就帶領群眾開荒建園,戰晴天、斗雨天,男女老少齊上陣,硬是讓昔日的荒山變成了現在的“花果山”。

如今,武姜村種植青梅有412戶,種植面積達6100畝,平均每戶14畝,年收入有幾萬元。該村貧困戶226戶923人因為種植青梅有了穩定收入,目前已經脫貧218戶898人,日子越過越紅火。

讓武姜人值得驕傲的還有,這幾年,村裡開展美麗鄉村活動,水泥路修到家門口,村上有了保潔員,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2018年起,當地群眾開始自發舉辦青梅節,每年都吸引了數千名游客前來賞花、休閑。如今的武姜村已經名聲在外,成為廣西“青梅第一村”。

筆者從廣西大新縣委宣傳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種植青梅2.5萬畝,2019年新種青梅1.58萬畝,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33戶8613畝。今年,青梅產量達8000多噸,種植青梅的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同時,大新縣整合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235.42萬元,為發展青梅種植的鄉鎮、村屯建設30條青梅產業水泥硬化路。目前,已竣工15條共45公裡,惠及4個鄉鎮、14個村屯,受益農戶984戶,其中貧困戶452戶。“大新縣萬畝青梅示范基地”“武姜村十裡青梅種植長廊”等青梅產業品牌已成功樹立。

“這兩年來,由於受氣候影響,青梅產量比2017年少了三成左右,但是,我家的青梅收入每年也有兩三萬元的收入,比對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去年縣裡引進安徽溜溜果園集團有限公司,溜溜果園集團即將跟農戶簽訂青梅保價收購協議,這樣一來,拉長青梅產業鏈,村民可實現可持續性收入。”

“脫貧了還要好好干!我不僅把自家的青梅果園管好,經營好農家樂,還要帶領村民發展多種經營,早日實現小康生活。”與黃永鵬告別時,他對筆者說。話語中,充滿著期待!(黃德民)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