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傾斜 長短結合 能人帶富

產業扶貧路 壯鄉特色濃

2020年01月06日08:26  來源:廣西日報
 
原標題:產業扶貧路 壯鄉特色濃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堅持因地制宜,強化機制創新,聚焦特色產業……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西集中政策、資金、技術等要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已然形成。

數據顯示,2019年,廣西享受產業幫扶措施的貧困戶有18.61萬戶70.36萬人,全區2016-2018年已脫貧的76.5萬戶319.73萬人中,有59.75萬戶251.93萬人通過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產業扶貧帶動了78%的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脫貧,超過了中央提出的產業扶貧要帶動一半左右貧困人口脫貧的要求,也高於全國67%的平均水平。百色芒果、融安金桔、都安貸牛還牛等被列為全國產業扶貧典型范例推廣。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領導評價:“廣西產業扶貧工作做得好、有成效、有經驗,各地要學習借鑒。”

政策支持 資金傾斜

東蘭縣大同鄉板坡村板仰屯的韋國詳以前種的是水稻、玉米。2018年,了解產業獎補政策后,他先后種下22畝花椒,領到1萬元政府獎補。

“我們出台這個政策就是要激發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鼓起大家的干勁。”當地干部告訴記者,東蘭縣出台以獎代補相關政策,對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項目給予相應現金獎補,目前已有1600多戶發展烏雞、油茶、花椒、淡水養殖等特色產業,其中有1485戶申請了以獎代補資金,總額220多萬元。2019年,廣西投入產業以獎代補資金14億元,覆蓋發展“5+2”特色產業的90%以上貧困戶。

為了給產業扶貧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廣西將其列為全區精准實施“八個一批”脫貧攻堅之首,也是全區脫貧攻堅“五場硬仗”之首,先后出台《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廣西實施規劃(2016-2020年)》《廣西“十三五”產業精准扶貧規劃》《關於促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作為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安排的重要依據。各地也因地制宜編制了產業扶貧規劃,制定了具體措施。

廣西還明確提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要重點支持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發展特色產業。2019年,自治區財政籌措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7億元,切塊下達54個貧困縣涉農整合資金177億元,支持貧困縣統籌用於扶貧產業發展。同時,增加金融資金投入,重點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精准用於貧困戶發展產業。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為產業脫貧提供“源頭活水”。

特色產業 長短結合

在田林縣六隆鎮,90%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靠種植八渡筍脫了貧。依托資源特色和區域優勢,該縣發展杉樹、油茶、糖料蔗、八渡筍、芒果等“5+2”特色產業,特色產業在貧困戶中的覆蓋率達93%。

特色和優勢是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關鍵。廣西出台《全區有扶貧任務縣(市、區)特色產業目錄和認定標准》,明確了每類縣每個產業的規模、集中連片點數量和連片點規模要求。各地確定了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集中火力發展種養、林業和旅游產業等,培育出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扶貧產業,如百色芒果、南寧香蕉、融安金桔、天峨珍珠李、富川臍橙、巴馬香豬等。

“幫鄉親們管護核桃幼林有一項收入,在林下種山豆根又有一項收入。去年我家賣種子收入15.6萬元,今年估計收入20萬元以上。”鳳山縣平樂鄉平旺村楊秀領夫妻倆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在發展短平快產業的同時,鳳山縣瞄准核桃、八角、油茶、杉木和中草藥5項長效產業,構建長短結合、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覆蓋全縣3.8萬戶農戶,帶動712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短平快和長線產業,兩手都要硬。廣西大力支持貧困地區調整產業結構,實施油茶產業“雙千”計劃和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定制藥園建設,推進油茶、中草藥等長效產業發展。2019年全區54個貧困縣新造油茶林45萬畝,佔全區新造油茶林面積的86.5%﹔中藥材種植面積222.93萬畝,約佔全區種植面積的32.78%。

目前,全區縣級“5+2”、村級“3+1”特色主導產業涉及糧油、水果、中藥材等12大類93個產業﹔全區發展縣級“5+2”特色產業的貧困戶佔有發展能力貧困戶總數的92.92%。2018年,“5+2”“3+1”產業扶貧規劃和做法獲評全國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第一位並向全國推廣。

龍頭起舞 能人帶富

“示范區採用‘超級稻+再生稻+綠肥’種植模式,頭季稻加再生稻每畝產值可達4720元。”“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范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是袁隆平院士1000公斤高產攻關基地之一,總面積3萬畝,覆蓋貧困人口4367人。

通過引進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灌陽創建了“神農稻博園”水稻核心示范區、千家峒雪梨黑李產業核心示范區、油茶產業示范區三大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

廣西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推廣訂單幫扶、股份合作、生產托管等龍頭帶動模式,讓更多貧困群眾分享發展紅利。通過爭創示范區、農產品特優區、產業興村強鎮等引領產業提擋升級,延長扶貧產業發展鏈條,提高增值收益。目前,每個預脫貧貧困村都有1個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或1個特色產業基地(園)覆蓋﹔全區各級示范區累計帶動貧困戶超過24萬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容縣靈山鎮旺維村多年前種植龍眼荔枝失敗,群眾一籌莫展,生活窘迫。致富能人封遠林破釜沉舟,砍掉1200多畝龍眼和荔枝樹,貸款引進清香蜜桔種植,大獲成功。在他的帶動下,旺維村20%農戶種下清香蜜桔3500多畝,走出了貧困的沼澤。

能人帶富是廣西產業扶貧的重要模式。2019年,全區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1.94萬名,5379個貧困村全部完成培育不少於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的任務。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養了1400名現代青年農場主,其中54個貧困縣560人,一批農民致富領頭羊馳騁在八桂脫貧攻堅主戰場。(記者 陳靜 通訊員 賀亮軍)

(責編:李敏軍、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