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面对面:“优秀建设者”的时代力量(一)
做汽车产业链“硬支撑” 当共同富裕路“暖心桥”
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是一项每5年开展一次的重要活动,旨在表彰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今年举办的第六届表彰大会上,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荣获表彰。广西两位民营企业家入选,其中一位就是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英。
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坐标”
“当接过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时,激动之外更有一份清醒的责任感。”杨英坦言,“这份荣誉属于双英集团全体员工,也属于广西这片孕育民营经济活力的热土。它是对我们‘实业报国、产业为民’初心的最高认可,更是对民营企业‘扛起社会责任就是扛起未来’这一信念的生动诠释。”
荣誉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双英集团深耕汽车座椅领域20多年,从打破外资技术垄断到服务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从扎根柳州到在全国建立18个制造基地,每一步都印证了“党建强则企业强,责任深则根基稳”。
荣誉更是企业的“责任坐标”。杨英认为,企业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播下希望的种子。目前,双英集团成立了广西首个企业残疾人协会,累计安置600名残疾员工,为残疾人群体搭建了稳定就业、实现自我的平台,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未来,双英集团立志既要做国产汽车产业链的 “硬支撑”,也做共同富裕路上的“暖心桥”。
攻克“卡脖子”难题,打造国产座椅标杆
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智能,双英集团的突破始于一场对“行业痼疾”的挑战。此前,车辆颠簸时座椅轻微晃动影响驾乘体验的问题,因固定座椅的核心装置技术被外资垄断,长期难以解决。
面对这一“卡脖子”问题,杨英带领团队组成了一支三百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零晃动攻坚组”,从零开始逆向突破,持续进行理论分析、模拟仿真与实物测试。团队历经无数昼夜的潜心钻研与反复试验,逐一解决了座椅固定核心装置的结构设计、材料疲劳和精度控制等一系列关键难题,最终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双侧导向+无极调节”解决方案,彻底消除锁止后座椅轻微晃动问题,打造出国产新能源座椅“标杆模块”。
杨英表示,创新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壁垒,而是是否拥有将“不可能”变为“我能”的坚定信念。正是凭借这份坚持到底的工匠精神和敢闯敢试的创新魄力,双英集团累计获得400多项专利,让中国制造的座椅实现“稳如磐石”。
数智焕新产业,下好布局“先手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杨英透露了双英集团的前瞻规划。在技术创新上,企业将摒弃“跟随者”思维,聚焦两大方向:一是持续深耕座椅基础材料研究与核心工艺突破,研发可再生植物纤维座椅面料,研究座椅轻量化、智能化和舒适化等“根技术”,全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硬核成果;二是利用AI、工业互联网等颠覆性技术,推动从研发到制造、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让数据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产业布局上,双英集团坚持传统升级与新兴开拓并重:一方面,推动传统主业实施“数智焕新”工程,通过新建现代化车间、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开发智能座椅系统,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老树发新枝”;另一方面,积极布局绿色可循环材料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装备配套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未来,双英集团将以“二次创业”的激情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勇闯技术创新“无人区”,下好产业布局“先手棋”。
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双英集团以荣誉为新起点、以责任为新底色、以创新为新引擎,在“实业报国、产业为民”的道路上步履坚定。未来,随着数智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双英集团将继续以稳如磐石的产品力与温暖有力的社会担当,为广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坚实的民企力量。(黄嘉怡)
来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