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幸福里社区:“福到万家”聚民心 点亮群众“幸福路”
幸福里社区位于北海市海城区的老街区,辖区居民4627户12804人。近年来,幸福里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践“福到万家”工作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残”,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积极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治、共乐的社区环境,全力打造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福”字当头,社区互嵌更准
社区以居民生活在“幸福里”而幸福为目标,建设“心系列”品牌功能室,做优做实服务。
福泽耆老。设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开心乐坊、同心舞蹈室、匠心厨房等功能室,组建幸福合唱团、腰鼓队、舞蹈队,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组织辖区老人在匠心厨房共制美食,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乐。引进专业养老机构,提供照料、居家上门等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建立2036份60岁以上老年人专属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实现老有所医。
福润幼苗。依托复兴少年宫、初心学堂,开设寒暑假托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及安全知识小课堂,传授非遗技艺与防护技巧,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课后开放阵地供孩子们学习娱乐,每年惠及青少年超1000人次。
福助困弱。精准识别困难群体,提供生活、医疗、就业等多元帮扶。打造残疾人爱心车间,推动12名残疾人就业,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落实救助政策,协助183人申请低保特困补助、517名老人申请高龄补贴。
“到”字为要,社区互嵌更深
社区将辖区划分为15个网格,推动民族事务管理融入网格化,落实“三个必到”机制。
街巷小区每日必到。建立网格长“每日一巡”制度,明确专人对网格内的重点街巷、小区、楼宇等进行巡查。
矛盾纠纷每起必到。创建“有事找韦仔”网格品牌,运用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甘棠树下”多元解纷机制,盘活“三官一律”等专业力量,将调解服务推向一线,实现网格事网格解、当时事即时解。
居民诉求每个必到。发放400余张服务联系卡,确保群众随时联络;对网格工单及平台诉求第一时间响应,2024年以来解决工单超2260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万”字为本,社区互嵌更广
以信息采集为基础,整合资源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行万步进百家。定期组织网格长入户排查,登记4500余条基础数据并录入北海市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平台,实现困难问题全收集、办理情况全反馈。
融组织惠万民。强化党建引领,与50家单位签订合伙人共建协议,联合开展34场为民办实事活动,涵盖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
聚众力应万变。培育65名各民族网格员参与治理,依托廉情工作站发挥离退休老党员作用,联动60名在职党员“双报到”,形成应急响应合力,保障社区稳定。
“家”字托底,社区互嵌更牢
秉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从就业、环境、文化等方面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助力起家。依托商圈、景点打造夜间集聚区,设置民族特色饮食摊位,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辖区夜市获评“北海网红夜市街”。
建美家园。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2020年至今,投入667万元提升改造43条背街小巷、40个老旧小区,打造2个休闲文化小广场、凉亭,绘制“铸牢”主题彩绘137.7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
涵养家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评出15户文明户、2户最美家庭,以良好家风增强社区凝聚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来源:北海市委统战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