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田埂上问“计” 科技里寻“绿”

——崇左市江州区政协调研为绿色农业谋实招侧记

2025年09月15日15:2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日,在崇左市江州区的乡村田地里,来了一群“走田坎、问农事”的特殊“访客”。

原来,这是江州区政协副主席陆玉娟带着政协委员,一头扎进驮卢镇、新和镇的果园、菜地,不聊别的,专盯“地里的污染事儿”,为绿色农业找路子、谋实招。

“你看这灯,晚上一亮,害虫飞过来就被‘抓’了,数据还能实时传到电脑上!”在驮卢镇雷州社区新村屯的田边,技术人员黄斯文指着一台银色的智能虫情测报灯,给调研组演示起“农田虫情侦探”的本事。

只见旁边的性诱剂装置挂在果树间,不用喷农药,就能“迷晕”害虫。再加上地里埋着的耕地质量监测仪,土壤缺啥肥、有没有残留,一目了然。

“以前凭经验洒农药、施化肥,现在靠数据说话,既保收成,又不脏了地。”吴雄伟的话,让委员们频频点头。

顺着田埂往驮卢镇绿果缘果蔬专业合作社走,空气里没有呛人的化肥味,反而飘着点泥土香。

合作社负责人韦适进拿着一捧发黑的秸秆肥笑着说:“以前秸秆烧了污染空气,现在粉碎了堆成肥,再配上沼气液,地里的土都松快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地里铺的地膜是可降解的,“以前地膜碎渣埋在土里,庄稼都长不好,现在这膜用完自己烂,每亩残留少了80%,菜摘下来检测,合格率100%!”韦适进说。

周边农户也跟着沾光,种出的菜卖得好,钱包比以前鼓了不少。

到了新和镇的糖业基地和热带作物园,调研组又见识了“科技种庄稼”的新鲜事。

湘桂糖业的孔香基地里,一根根细水管埋在甘蔗地里,“这是水肥一体化,水和肥顺着管子直接送到根儿下,比以前漫灌省40%的水、30%的肥,坡地也能浇得匀匀的!”

而在昇华公司的基地里,农户们拿着手机扫地里的二维码,“该施多少肥、浇多少水,手机上写得明明白白,再配上沼液管网,一点不浪费!”企业负责人陈飞说,这套系统用上后,热带作物单产涨了15%,地里的污染也少多了。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委员们和干部们蹲在田埂上聊开了:“科技得再多往田间送”“得给合作社更多政策支持”“得让好粮食、好蔬菜卖上好价钱”。

陆玉娟也接过话说:“我们调研就是要找真问题、想实办法,接下来要把这些好经验攒起来,帮着完善病虫害防治机制,再打通产销的路,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舒心。”

据悉,江州区政协接下来会把这次调研的建议整理成报告,给江州区委、区政府当参考。

下一步,江州区当地农业部门打算建立一套“从监测到卖货”的全链条机制,既要守住绿水青山,又要让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力争做成广西绿色农业的样板。

这场田间调研,没有空话套话,只有泥土里的实在招。江州区政协委员们把“办公室”搬到田埂上,听农户的心里话,找解决问题的好法子。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江州区的地更绿、菜更优、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陆华勇 施立忠)

(责编:沈泉池、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