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返乡学子暑期扎根乡土送温暖

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68名高校学子的暑期过得格外“接地气”。
他们变身“政务小帮手”“志愿红马甲”“课堂小老师”,在乡镇办公室、社区广场、乡村课堂里忙前忙后,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成了这个夏天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以前觉得政府办事就是‘念文件’,真正扎进来才知道,没那么简单。”西华大学学生说起暑期在做乡村振兴调研的经历,满是感慨。
这个夏天,像小缪这样的“政务先锋”还有不少。
他们坐在乡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前,帮着整理文件、给老乡宣讲政策,跟着干部们下村调研。
遇到老乡来办事,他们先递上一杯热茶,用家乡话聊家常,原本拘谨的气氛一下子就变轻松了。
“文件堆里练耐心,田间地头学真知”,两个月下来,学子们累计帮着处理政务事项80多件,从“校园书生”变成了老乡眼里靠谱的“小办事员”。
“小黄姐姐,明天还能教我们折纸飞机吗?”在江州区社区里,30多个留守儿童围着广西大学学生,眼里满是期待。
暑期里,这群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成了乡土间最暖的“小太阳”。
他们有的给留守儿童开起“趣味课堂”,不光辅导作业,还教手工、唱歌、做游戏,把孩子们的假期过得热热闹闹。
有的往敬老院跑,陪孤寡老人剪指甲、唠家常,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
还有的扛着扫帚、拿着夹子,跟着社区干部一起整治人居环境,把街头巷尾的垃圾清得干干净净;
据统计,整个暑期,志愿者们累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194次,陪孤寡老人聊天、办事60多人次。
“以前一上数学课就头疼,现在觉得像玩游戏一样有意思!”江州区学生小宇,说起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上的课,一脸兴奋。
原来,发现村里有些孩子怕数学,就琢磨着把枯燥的习题变成“闯关游戏”——算对一道题就能闯过一关,还能赢“小贴纸”。
她把数字拼成有趣的图案,让孩子们在玩中记公式。
就这么一改,原本坐不住的娃们一下子来了劲,14个曾经“怕数学”的孩子,慢慢开始主动举手问问题,从“被动听课”变成了“主动探索”。
暑期里,返乡学子们发挥专业特长,在村里开起“家门口的公益课堂”,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5门课程覆盖了6所学校。
他们不用刻板的教案,而是用老乡听得懂的话、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上课,把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给乡村教育注入了满满的创新活力。
如今,暑期过去了,江州区的“三下乡”“返家乡”活动也落下了帷幕,但这群年轻人和乡土的“双向奔赴”才刚刚开始。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现在能用青春回馈它,特别有成就感。”。
江州区团区委的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会继续搭平台、创机会,让更多在外求学的江州青年回来,“让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乡村振兴里找着自己的价值”。(陆华勇 农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