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贵港市港北区:

创新“党建+代表工作”融合模式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年08月13日15:38 | 来源:广西人大党建
小字号

贵港市港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认真落实贵港市人大系统开展“六联共创 四化同促”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的工作要求,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履职实践的核心动力,积极推动党建“软实力”向人大工作“硬支撑”转化,创新探索“党建+代表工作”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党建与人大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夯实党建根基

  港北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3个党小组分别与6个基层党支部结对联建,精心构建起“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的党建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党建+爱玛电动车产业发展”“党建+天上草原文旅项目发展”等5个党建品牌联创示范标杆,并在港北区人大系统推广。这些特色品牌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人大业务紧密结合,以创新实干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培育先锋力量,领航乡村振兴

  依托人大机关党组织和人大代表联络站,港北区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代表+群众”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人大代表工作“四联系”制度,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智慧和力量。

  港北区170余名党员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通过激发党员人大代表的干事热情,不断提升其履职效能。例如,贵港市、港北区人大代表,大圩镇永福村党总支书记陈坚积极创新,构建“党建+合作社+农科院+电商”产业发展新模式,创办村办企业灵芝红茶加工厂,获得贵港市首张村办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灵芝红茶、姬菇深受市场欢迎,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连续4年突破50万元,永福村党总支部也因此获评自治区四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

  港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以“两个联系”制度为桥梁,常态化走访社区和村委的党员人大代表,深入了解基层发展需求,为乡村发展精准施策。在人大工作者和党员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老乡家园、沙洲景区等一批乡村振兴成果相继涌现,胡海宜、李日银等党员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也不断彰显。

  创新工作载体,推进基层善治

  港北区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建立“村(社区)支部+代表联络站+基层治理”融合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支部书记“双岗”优势。39名党员人大代表(其中支部书记9人)担任代表联络站站长,凭借熟悉基层情况、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推动代表联络站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港北区庆丰镇杨林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员人大代表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建起来的小公园

  理文纸业项目作为2024年港北区重点引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港城街道旺岭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党员人大代表主动下沉一线,靠前服务,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一期1391亩用地中1300多亩的征地工作,生动展现了“村(社区)支部+代表联络站”融合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显著成效。根竹镇根竹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党员人大代表通过收集群众意见,提出《关于进一步开发根竹村上龙楼屯旅游资源的建议》等,推动建成以高岭屯为中心的文旅示范带,助力引进天上草原、抽水蓄能等项目,有效促进当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链上党建,激发产业活力

  港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全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党建赋能专项行动。党员人大代表在“暖企业促发展”活动中主动亮明身份,以“服务园区、服务企业”为目标,秉持“履职为民”宗旨,从在建项目、企业经营、政策扶持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通过定期接访与不定期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收集企业意见诉求,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广西爱玛电动车有限公司党员先锋岗上,党员带领工人抓生产

  针对港北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中在西江工业园区的特点,港北区创新“党建+代表+联络站+产业链”联动工作模式,在园区成立西江产业园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党员人大代表凝聚在产业链上。同时设置先锋生产线、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产业项目发展和转型升级。目前,港北区两轮电动车产业集群先后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好电车,贵港造”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陈虹)

(责编:许荩文、庞冠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