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收稻忙 稻香沁童心
——南宁秀田小学“节气+劳动”课程赋能成长
2025年07月17日16:34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老师带领学生人工打谷。林文健摄
小暑过后,稻菽飘香。南宁市秀田小学“多彩田园科普实践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学生们手握镰刀,躬身于金黄的稻田中,体验夏收的全过程。这不仅是水稻的丰收季,更是学校依托“节气+劳动”特色课程,深化劳动教育、涵养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今年春季,该校学生在实践基地亲手插下秧苗。围绕“知农时·习农事·悟农情”的课程目标,学校构建了“三阶三维四径”课程体系,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农事劳动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科学课上,学生们探究水稻的生长奥秘与DNA知识;数学课上,他们精确计算秧苗的合理间距;美术课上,稻田成为创作的画布,艺术构思跃然田间。这种前置性、浸润式的跨学科学习,为应时而作的夏收喜悦埋下了知识与情感的种子。
学生割稻谷。林文健摄
学生筛谷子。林文健摄
值此小暑过后的收获时节,面对沉甸甸的金黄稻穗,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分工协作:有的小心翼翼地挥镰收割,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有的学习传统打谷脱粒,体会协作的力量;有的负责晾晒稻谷,观察水分蒸发的科学现象。汗水浸透了衣衫,笑容却洋溢在脸上。亲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自然时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农事技能,更深刻理解了“抢收抢种”的农耕文化内涵,以及劳动创造价值的朴实道理。
从春耕的期盼到小暑过后的丰收,秀田小学紧扣二十四节气时间轴,以农耕劳动为载体,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合于田野实践之中。学生在四季更迭的耕耘中,不仅习得了农事知识,磨练了意志品质,更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节气与农耕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这一创新实践,让古老的节气智慧与勤劳精神在秀田学子心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万宝莹)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