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有情 乡愁有韵
——田林县平塘村以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彩绘乡村田园生活。平塘乡人民政府供图 |
“哇,这墙画真美!”近日,走进田林县平塘乡平塘村高坡屯,干净整洁的硬化路蜿蜒向前,木质篱笆围合的菜园错落有致,竹筒装饰的“仁义礼孝信”文化景观矗立其中,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手绘画映入眼帘,成为了村民们争先打卡的“网红地”。
近年来,平塘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愁为纽带,将特色文化、人居环境改善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组织强、生态美、文化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过去村里环境卫生差,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回忆往昔,68岁的老党员李桥发感慨万千,“现在路修好了,环境美了,大家心也齐了。”为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平塘村成立了党员攻坚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划分责任片区,推行“党员示范+群众自治”模式,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任务,带领群众建设55米护坡墙,用9个防撞墩守护着山路的平安,并将废弃木料、竹筒变废为宝,700余米原生态篱笆墙不仅扮靓了村庄,更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乡愁,是平塘村最深沉的力量。在高坡屯,党员带头蹚新路,以木头、竹子为“生态密码”,让老物件焕发新活力。篱笆墙围起的不仅是菜园,更围住了乡村野趣,赶走了“白色污染”;旧木板成了村规民约的生动展板,文明理念在润物无声中传递;党员联手老手艺人,以钢筋为骨、竹筒为魂,打造出“仁义礼孝信”主题景观。这些钢架嵌竹筒的“精神驿站”,既是议事交流的场所,也成了孩童研学的课堂。
“那些画就在眼前晃,仁义孝道不知不觉就记心里了。”村民李世军指着墙上的插画说,“邻里搭把手、孝敬老人,成了大家自觉的事。”老传统在钢筋竹筒间悄然复苏,焕发新彩。
环境美了,心气顺了,乡愁更催生了致富新路。党员率先探索,将“民俗体验”融入乡村旅游,依托“乡愁长廊”“仁义礼孝信”景观等特色打卡点,精心设计“半日乡村体验游”,游客可跟着村民学包粽子、参与磨豆腐,离开时还可以买走平塘辣骨、绿色蔬菜等农产品,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多样的特色美食,也能间接带动乡村经济增收。
如今的平塘村,党建强了根基,生态美了环境,文化活了灵魂,村民鼓了腰包。“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以木竹为媒、以乡愁为韵,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平塘村党支部书记李盛品说。(黄学名 韩艳林)
![]() |
群众齐心参与旧房拆除。平塘乡人民政府供图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