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打开传统文化美育之窗
2025年05月06日11:49 |

![]() |
老师指导学生刺绣 |
近年来,北海市第六中学成功开发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课程,涵盖刺绣、盆景、掐丝珐琅、陶艺、扭扭棒等多个领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举措旨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技艺的独特韵味,将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校园土壤,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传统文化的美育之窗。
在刺绣课堂上,学生们走入了刺绣艺术的美妙世界。刺绣老师手持绣绷,展示着最基础的平针绣法,学生们全神贯注,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掌握平针、回针等基本针法,再到大胆尝试设计并绣制属于自己的图案,领悟到传统刺绣的魅力。
盆景课程则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美学的大门。修剪造型时,老师手持剪刀,示范如何去除多余枝叶,让盆景呈现出自然又富有意境的姿态。学生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工具,有的为植物绑扎铁丝,调整枝干走向,塑造出弯曲的美感;有的巧妙搭配山石与植物,营造出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的景观。
拉坯、塑形、雕刻、上色……陶艺课堂充满了泥土的气息与创作的热情,一团团普通的泥土在学生们手中被赋予了生命,在泥与火的交融中,学生们体验到了传统陶艺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也享受到了创作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此外,掐丝珐琅课程、扭扭棒课堂等让学生们也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湛与魅力,创新思维与艺术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更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通过亲身参与非遗技艺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们能真切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与学习,为非遗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未来,北海市第六中学将持续探索非遗在校园传承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让非遗在校园中绽放新的活力。(黄思雨)
来源:北海市第六中学
![]() |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扭扭棒 |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