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在一线 成长靠实践
资源县实施“育苗工程”培育村级后备力量

清晨六点,晨雾还未散尽,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五排河土特产加工厂里已经开始忙碌,34岁的村级后备力量张艳带着工人正熟练地加工茶叶。
这位曾在广东务工的苗族姑娘,说起村里的产业发展头头是道:“去年村里的油茶和辣椒酱等农特产品卖了7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近5万元。”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眼神里满是自信。
近年来,资源县深入实施“育苗工程”,完善教育、管理、锻炼的全链条培育机制,着力培养一支年富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为新一轮村级换届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资源县针对村“两委”班子老龄化、学历偏低等问题,县委组织部将村级后备力量培育作为优化干部结构、增强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培训体系。
在中峰镇红提产业园,30余名后备干部正围坐在葡萄架下,听农技专家讲解病虫害防治。“我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就是要让大家学用结合。”中峰镇党委委员盘哲毓介绍说,中峰镇是红提产业强镇,镇里邀请乡土专家为村级后备力量开展“课堂+基地”的实用技术培训,不仅让他们掌握产业发展的实用技能,还能利用所学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以来,资源县委组织部还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为全县村级后备力量开设电商销售、农产品种植等实践课程9门,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累计培训村级后备力量达900余人次。
“导师帮带”结对培养见真章
“唐荣同志人年轻、有文化,掌握电商、互联网等技术,带动村里43户脱贫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助力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他还是退役军人,又能吃苦,正是我们村‘两委’所需要的,所以我直接跟他结成对子,村里有什么重点工作我都带着他一起干。”梅溪镇坪水底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波说,村里的后备力量都与村干部或者联村领导结成帮带对子,工作一起干,遇事一起上,这些年轻人成长都很快。
为充分挖掘提升后备干部的各项工作能力,培育全能型人才,资源县建立“导师帮带”机制,按照村级后备力量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同时,建立“县级示范培训+镇级集中轮训+村级实践锻炼”培养体系,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训纳入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行县级分批轮训、乡镇兜底培训,强化培训赋能,切实提升后备力量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2024年以来,县乡两级开展村级后备力量专题培训17期1480余人次,不断提升后备力量履职本领。
试岗锻炼墩苗育才
为激发后备力量干事热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层,资源县还将村级后备力量推上村级相关岗位进行试岗,鼓励引导后备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村级事务,协助村“两委”开展日常工作,以实干促成长。
唐桂平是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在回村之前长期在外经商,乡党委在乡贤人才库中发现了这名同志,鼓励他回村干事创业,在村里任职以前,他就协助村里开展反诈宣传等多项工作。
“以前在外工作虽然挣钱多些,但是内心没有现在充实,我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到现在带着大家干,感觉更有干事创业的动力了!”唐桂平介绍说,这几年他从参与政策宣传、服务群众等简单工作,到现在协调解决纠纷、处理村级事务得心应手,现在还担任了村党总支副书记。在乡村两级的推荐下,2024年唐桂平被评为资源县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县级“丹霞先锋”荣誉称号。(陈有志 杨臻莹)
来源:资源县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