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守护根脉 释放活力

——北海市创新地方立法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2025年04月30日11:50 |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
小字号

  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的文物吸引众多学生前来参观。 

  专家修复好的波斯陶壶。

  走进北海老街,一排排百年骑楼尽显岁月沧桑;来到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千年历史……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满是故事的城市,一大批珍贵的古迹遗址,成了吸引八方游客到访探寻的爆点。

  守护根脉,释放活力。近年来,北海市创新地方立法工作,相继颁布了《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和《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构建起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让文物说话,千年遗址有大发现

  4月20日,记者走进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只见青瓦红墙,古色古香。

  馆内,透明玻璃展示柜里,数千件文物琳琅满目。其中一件“高级绿”波斯陶壶优雅伫立,吸睛无数。

  事实上,它完整地“站在”世人面前并不容易。这件波斯陶壶出土于东汉晚期的合浦汉墓,1800多年前从遥远的波斯古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合浦郡。被今人发现时,已碎裂成几十片。经过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精心修复,才得以示人。

  “这件陶壶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波斯陶壶,它的出土,将中国跟海外之间的海洋贸易历史提早到了东汉时期。”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王冬琳介绍。

  这是北海“让文物说话”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合浦汉墓群考古屡有新的重大发现。合浦汉墓群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遗址(含草鞋村遗址、大浪古城遗址)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大遗址项目。2025年,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遗址入选国家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

  合浦是千年汉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合浦汉墓群主要分布在今合浦县城及其东、西、南三面,东西长约12.5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的丘地。经勘查,地表现存墓葬封土堆千余个。根据以往考古勘探和发掘的经验测算,包括封土已消失隐蔽于地下的墓葬,总保存量应有近万座,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墓葬群之一。

  如何保护好这些汉墓群?北海决定开展地方立法,于2018年9月起施行《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定在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明确了市、县、镇政府的保护责任。

  “上述条例颁布之前,主要靠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和地方行政措施进行保护,存在分散化、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按照合浦汉墓群的规模,通过专项立法实现更系统的保护,针对性更强,更符合司法实践。”北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孟繁刚表示。

  为让文物“活起来”,该条例还规定在不破坏合浦汉墓群本体和景观环境的前提下,合浦县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等方式对合浦汉墓群及其出土文物进行合理、适度展示。

  据此,近年来,合浦汉墓群出土的文物积极走出广西,走向全国。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先后联合崇左、杭州、长沙、成都、福建、北京、宁波等区内外11家文博单位举办文物联展,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宁波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分别举办《一花一世界——丝绸之路故事展》《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

  让历史说话,丝路古港绽放光芒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彼时合浦因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而繁荣,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体现。

  “你仔细看,那里是古时的码头遗迹。”在合浦县石湾镇大浪村,合浦县申遗中心副主任蓝胤天指着一处遗迹告诉记者,大浪古城城址保存较好,城墙和护城河的轮廓大致可见。专家认为,大浪古城的营建、使用和废弃均发生在战国中晚期。

  2019年12月30日起,《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施行。该条例明确将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和草鞋村遗址作为保护对象。

  “该条例的出台,加强了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申遗工作,将更好讲述北海历史、中国故事。”北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梁旭说。

  北海扎实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合浦县成立县申遗中心作为海丝申遗专门机构,目前合浦县有3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分别是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和草鞋村遗址。

  合浦县在组织开展近20个海丝文化课题研究的基础上,2019年以来,出版海丝研究专著、海丝珠饰研究图书和历史文化散文集11本。

  加强文物本体保护,改善史迹周边环境。2019年以来,合浦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34个文物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和监测项目建设,其中27个已完工,其余正稳步推进。

  2021年,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合浦县整合文昌塔、四方岭资源,打造广西首个大型遗址类网红景点和首个海丝文化遗址公园。合浦汉墓群与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让文化说话,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每逢节假日,北海老街游人熙熙攘攘。这条始建于1821年的街巷,两旁是一栋栋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的骑楼式建筑,斑驳的墙面透着历史厚重感。人们欣赏街景、品尝小吃、挑选商品,感受历史文化街区的魅力。

  让老街焕发新活力,是北海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题中之义。

  北海是我国近现代开放前沿之地,这里现存的领事馆旧址、邮局、海关建筑群见证了北海百年的开埠历史。

  为保护这些历史遗迹,2018年12月30日起,《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广西首部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条例。

  按照该条例的精神,北海多举措释放历史文化街区魅力,整合解放路、中山路衔接英国领事馆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德国森宝洋行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大清邮局旧址、北海海关大楼旧址等文物古迹和资源,打造了“印象·1876”北海历史文化景区。

  老街有故事,文化有魅力。如今,游客来到北海历史文化街区,逛珍珠、贝雕等文坊,欣赏本土音乐秀、百米T台秀、青年文化艺术节等主题节庆活动,感受旧时光与新年华相遇的美好。

  北海老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继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后,2023年再上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成为旅客来北海旅游不可错过的历史人文打卡点。

  北海市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吴海业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北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因为制定时间较早,部分规定已无法适应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合浦县廉州镇阜民路3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求,而国务院制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则难以体现本地特色。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针对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024年,北海市接待游客61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实现旅游收入783.9亿元、同比增长18.1%。(记者 覃鸿图 通讯员 韦韩克 檀祖全)

(责编:王勇、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